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五五章 全局(2/2)

作者:陽電字數:6992更新時間:2019-05-23 23:28:29

    所有這些數據,曆經多年的整理、轉換工作,其中一部分已符合FSI標準。

    至於尚未標準化的數據資料,假以時日,預計到全產機進度超過90%、可以宣布竣工時,也將完全被導入核心數據庫中。

    將一個文明有史以來的全部成果,不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領域的所有數據都導入智能化體係,這樣做的工作量,看起來是空前巨大而不切實際,一開始,FFRI專家組也有類似的顧慮,這種顧慮在實踐中才漸漸消除。

    一言以蔽之,人類文明長期積累的文明成果,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客觀規律的反映,能直接作用於生產實踐,稱為“科學技術”,一類則是人的主觀創造,在生產實踐中至多隻能充當媒介、而沒有直接的作用,稱為“文化藝術”。

    要將所有這一切數據、資料,納入FSI體係,顯然第一類成果才是關鍵。

    至於第二類成果,並不是多餘,而是諸如“書寫杆狀物:筆”到“腿細長:高挑美感”的所有這一切概念,都是人類思維的具象,在生產實踐中,任意將其用等價概念代換,都不會造成任何(客觀上的)影響。

    譬如,在FSI體係中,將“書寫杆狀物”條目的值,從“PEN”修改為“-177K5(E)”,標準信息測度碼體係仍然可用,而不會有任何功能上的改變。

    白了,人文領域的一切概念、定義、描摹與具象,終究也隻對人、人的意識,才有意義。

    一旦明確了這點,FSI體係對全產機的支持,工作量就比專家組一開始預計的要少得多,在未來幾年時間裏完成,是很有把握的。

    但現在蓋亞大戰迫在眉睫,聯邦對列強宣戰,一切就都充滿了未知數。

    FSI體係中,關於自然科學的那部分,在方然的職責之內,具體的講,身在FFRI-I的托馬斯*安生主要參與信息技術領域的相關規範、標準與數據資料審定,這份工作直到托馬斯來到NEP_871後也未曾中斷。

    原因,起來挺諷刺,一方麵普通勞動者紛紛失業,I領域的民工類崗位也不能幸免,另一方麵,由於產業巨頭們聚斂人才,供職於聯邦政府的資深人士卻相對匱乏。

    I領域的從業者,數量,時至今日仍有逾百萬之眾,但這樣龐大的人才群體中,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超卓能力,可以在“全產機”體係中擔當大任、或者在研究所裏從事創新性工作的,卻隻是這金字塔尖的一部分。

    這些頂尖人才,數量,粗略估計在上萬人左右,分散到規模空前龐大的產業體係裏,就連IB這樣的業界巨頭也隻雇傭到幾百名。

    聯邦政府的FFRI,出於薪資、地位與工作性質的權衡,能網羅到的人才會更少。

    人才,倘若替換為“人”,在今的聯邦是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不考慮數量眾多的貧苦民眾,原先供職於I領域的龐大勞動者群體,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來源。

    但由於安全、保密與技術壁壘等因素,也還是遠水不解近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