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六四章 核查(2/2)

作者:陽電字數:6604更新時間:2019-05-28 19:06:36

    幾率,取決於生命科學的進展,多少年來沉浸在I行業之中,為活下來而竭盡全力,對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現在的方然,已不甚了了,而隻能通過ASA、“看門狗”等人工智能去嗅探和監控。

    置身於正進行著一場蓋亞大戰的世界,與火線遠隔萬裏,堂鎮幾乎嗅不到一絲戰爭的氣息。

    但是戰爭的影響,確乎存在,相互宣戰的聯邦與列強,乃至中央大陸上劍拔弩張的的尤洛浦與羅斯之間,敵對態勢幾乎完全阻斷了經濟層麵的交流,所謂“沒有國界”的科學研究領域,也無可避免的被徹底割裂。

    全人類的科學研究,曾幾何時,借助科研合作與國際交流而協統一體,在今,已完全成為了往事。

    相比之下,承載人類文明太多關鍵、因而絕對無法廢棄的互聯網絡,反而還在幾個分明已彼此對峙、廝殺的列強之間,捱得一算一的維持這運轉。

    戰爭,交戰各方的尖銳對立,會對人類的科學研究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回顧過去的兩次蓋亞大戰,很多人會產生錯覺,認為戰爭能極大刺激科學技術的發展,甚至一度出現爆炸性的突飛猛進。

    不論一戰中出現的坦克、毒氣,還是二戰中出現的噴氣機、原子彈,表麵上看,情況似乎正是如此。

    然而實際上呢,所有戰爭中“突然”出現的先進武器,其之所以能夠出現的技術與理論基礎,都是在戰爭爆發之前的和平年代裏,逐漸積累而成熟的。

    沒有一戰前的內燃機、鋼鐵、機械產業的進步,便不會有坦克。

    沒有二戰前基礎物理研究的進展、和諸多工業部門的革新,也沒可能造出原子彈。

    戰爭期間,迫於軍事上的極大壓力,戰爭各方自然會動員一切力量、嚐試製造盡可能先進的武器裝備,為此而將接近成熟的科學技術催生出來,這的確是曾經發生過的現實,但,倘若沒有和平年代的長期研究,再怎樣緊急動員也是不成的。

    撇開表象,觀察戰爭中的世界,對科學研究顯然不是一個有利的因素。

    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相比其他領域,對有產者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謂“永生”,哪怕現在還一點都不現實,貪生怕死的頂層、統治階層也必定極其渴望,哪怕外麵戰火滔,克羅格*文特爾這樣的研究者還是會有充足的經費、和相當的保障。

    但哪怕是這樣也罷,以正常速度,按西曆1480年代的水平,人類距離揭開永生不死的秘密,究竟還有多遠。

    如果遠到了二十年,三十年那樣久,豈不是,永遠也沒機會了嗎……

    對人類的科技發展憂心忡忡,盛夏時節,躲在幹燥涼爽的鎮地下空間裏,方然的煩躁情緒卻難以消弭。

    不過,在這時代的劇變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