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柧耪? 紀年(2/2)

作者:陽電字數:6872更新時間:2019-07-06 16:34:31

    一直以來,人類更習慣用年份,日期,至多精確到秒,來度量周遭世界的變化。

    但是在計算機眼裏,一秒鍾,便足以發生許多事,足以完成一次規模的戰術規劃,或者移除若幹加密芯片。

    遍布蓋亞的爭鬥,肇始者,是人。

    然而這樣的戰爭一旦開始,規則,卻會完全由計算機來決定。

    西曆1490年初,寒地凍的東北太平洋大區,篡奪全產機之一部的行動接近尾聲,托馬斯*安生逐步肅清了NEP的競爭者。

    繼而在二月上旬,動用超過一百五十萬武裝機器人,發動對“聯邦軍”的總攻。

    除“聯邦軍”外,盤踞NEP大區的割據勢力,其實並為數不少,但人工智能對戰略形勢有十分精準的把握,提出的建議,也讓方然一時間完全找不出破綻。

    在確信係統百分之百可靠、百分之百效忠於己的前提下,言聽計從,也並非不可以接受。

    AI究竟如何決策,代替主人完成從訊息收集到指令設置的一攬子操作,單從原理上講,其實與人的決策過程並無區別,至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但除此之外,重要的差異終歸還是有的,憑借超級計算機、分布式計算體係的支持,動用100EFlps級別的算力與PByes級別的在線存儲器,AI的決策流程中,模擬、推演與仿真是常規操作,決策的可行性,則建立在不同初始態的密集推演之上。

    這樣的決策流程,不僅可以取代一名能力超卓的指揮官,更可取代規模可觀的參謀,幕僚與顧問團體,掌握海量訊息的單線決策過程,完全擯棄一群人所構成之組織決策的弊端,而更像是一個“超人”在縱覽全局。

    AI給出的戰略決策建議,以一人之力,就根本無法找出紕漏,更遑論錯誤。

    置身於NEP大區,接受人工智能的建議而行動,多年前的設想一夕成為現實,讓方然意識到,自己正在扮演那曾經隻存在於想象中的“決策者”。

    戰爭,究竟如何取勝,為今之計已無需苦惱,一切都有AI運籌帷幄;

    人所需要做的,隻是真正的“發號施令”,決定要不要實施這一次作戰行動,僅此而已。

    地下深處的臨時控製室,屏幕上的87%勝率,有一點刺眼,耳邊回響著《he_ess》的鏗鏘旋律,手指點擊屏幕前,方然遲疑了一會兒,他在等待數字進一步增大,卻始終沒見到什麽變化。

    勝率,100%當然是最好,AI卻似乎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那麽要繼續蟄伏,等待時機嗎,隻待“全產機”體係更加完備,缺乏補給的“聯邦軍”則愈加虛弱,時機成熟時,再發動一場秋風掃落葉般的戰役。

    不,不能這麽做,視線掃過AI提交的分析報告,方然馬上打消了這念頭。

    繼而,不再瞻前顧後,點擊虛擬按鈕讓AI放手去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