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二六章 人文(2/2)

作者:陽電字數:7172更新時間:2019-07-06 16:34:35

    如何保存文明的印跡,加入FSI體係,是一個現成的選擇。

    不過這種工作,正如科技研發那樣,迄今為止的計算機、AI都做不到,隻能由人去完成。

    人文藝術方麵的研究,待到用時,概略查閱ASA給出的匯總報告,方然才意識到這一領域是怎樣的荒廢已久,人才,又是多麽的難尋。

    不蓋亞大戰之前,單從1489年8月19日之後,聯邦不複存在,豢養奴仆的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紛紛斃命,為其提供服務的奴仆們也被拋棄,繼而如水中的浮萍,在遍布驚濤駭浪的聯邦大地上掙紮求生。

    這些人文藝術領域的勞動者,在長期的被豢養中,失去了一切謀生技能、甚至艱難求生的勇氣,幾乎沒辦法熬過形勢空前惡劣的核戰後時代。

    待一切塵埃落定、阿達民著手恢複秩序時,NEP大區的人文領域專家、學者,已經極其稀少。

    ASA的統計數據,截至西曆1491年1月1日,遍布東北太平洋大區的上千定居點內,一千萬出頭的貧民群體中,具有人文藝術及相關領域從業經驗、或有材料佐證的人才,一共隻有數千人。

    不僅如此,這些聲稱具有專業素養的申報者,能力究竟如何,AI也無法準確判斷。

    以方然的揣測,其中必然會有一些濫竽充數之輩。

    除此之外,出於種種顧慮、考慮,上千萬貧民中應該也有一些人文領域的人才,沒有主動申報。

    那麽還要設法將他們發掘出來。

    一想到要應付這麽多事,本身已日理萬機,方然就難免煩躁。

    但,現在不應付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的印跡終將漸行漸遠,損失卻是無法估量。

    權衡之後,方然先擬定命令,麵向治下的一千餘萬貧民發布征集書,“出於保護、延續文明的需要,以優厚條件,征集文化、藝術、曆史、社會等各領域的專門人才,以及一切相關資料”。

    另一方麵,對若幹定居點提交的,所謂“民眾代表與阿達民見麵商談”的要求,則幹脆利索的拒絕,並以《定居點行為規範》作為回應。

    商談,不論形式、議題如何,終歸都是沒有必要。

    正如農場主不會與一群羊坐下來,探討農場的管理,阿達民也無須在乎治下民眾的感受。

    恰恰相反,作為NEP大區的管理員,自己倒有必要為定居點裏的民眾,製定規範,代替曾經的聯邦法條、道德等一切準則,以維持其運轉。

    這種事,在全麵核戰爆發前,或者僅僅是一年以前,方然都沒思考過。

    但,不同於艱深晦澀的自然科學領域,人文社會領域,尤其是直接涉及社會運行、管理層麵的法律、道德與體製,理解起來真的很容易。

    不論曾經的禦用專家、學者們如何搖唇鼓舌,憑借簡單問題複雜化的本事,要將這水攪渾。

    在方然眼裏,一切文字遊戲,也根本就是徒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