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三九章 經費(2/2)

作者:陽電字數:6992更新時間:2019-07-06 16:34:37

    在這之上,重點領域是“基礎物理”、“宇宙物理”、“計算與信息”、“量子力學”等圍繞數學、物理學的若幹學科。

    更上一層的領域,是“應用物理”、“體物理”、“化學”、“生物工程”、“醫學”、“算法與運籌”等自然學科,以及專注於整理發掘的“人文藝術”。

    再往上,則是與“全產機”體係緊密結合的偏應用類領域,細分為若幹工程門類,也正是從這一層麵開始,計算機與AI的組合,越來越多的接替人的工作,進而通過FSI體係將研究者的成果轉化、應用到工程技術層麵。

    科研體係的任務,在眼前,是為“全產機”提供技術支持。

    長遠的目標,則與人類千萬年來的目標一脈相承,在已有理論、條件的支撐下,嚐試探尋更高遠、更深奧、更本質的客觀規律。

    不過更本質的客觀規律,是否能找到,不僅取決於研究者的頭腦、意誌和運氣,

    還取決於是否有適當的研究條件。

    這一限製,至少在當下的世界,並非NEP大區能單獨解決。

    在1491年度的研討會上,方然就已知悉,出於NEP大區的自然條件、資源蘊藏與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思維縝密的科學家們提出建議,暫時不開展諸如“可控核聚變”、“深空探測”、“高能粒子試驗”等方麵的研究。

    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研發地圖上的盲區,方然並不樂見,但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譬如“可控核聚變”,且不談理論上、技術上的困難,在NEP大區內是否有豐富的He等資源,單從研究、設計與實施流程分析,這一領域在可預見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時期內,都無法實現“淨產出”。

    白了,這樣一個長遠或許有利、短期大量燒錢的研發方向,是決計無法承受的。

    不僅“可控核聚變”研究,在慎重評估後,甚至於人類已掌握的“可控核裂變”與核武器等技術,也被專家們評估為“不具備經濟性”。

    這一點,方然起初有所懷疑,但在閱讀報告後便打消了疑慮。

    核武器,曾經高懸人類頭頂的“達摩克裏斯之劍”,威力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看似不言自明、卻很值得商榷的問題。

    剛剛經曆過一次全麵核戰,對這問題,方然很有資格回答。

    從“看門狗”到通用型AI的分析,早有定論,在機器、而非人為主體的全麵戰爭中,核武器的威力相對有限,威力與投資的比值很低,比很類常規武器的費效比都差,並不是一種值得大量裝備的武器。

    核武器的威力,單看是十分巨大,但製造、存儲、維護和使用的代價也大。

    其引以為傲的光輻射、衝擊波、核輻射等殺傷手段,乃至對環境的破壞作用,在機器人參戰的大環境下,震懾力相對下降。

    出於這種考慮,在製定《中長期科研規劃》時,方然隻保留寥寥三所核物理研發機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