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四三章 認知(2/2)

作者:陽電字數:7374更新時間:2019-07-06 20:15:21

    人類意識、思維、智力方麵的研究,乍一看十分高端,仔細想想,對舊時代的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卻並無切實的益處,因而,也很難放任研究者“恣意妄為”,冒著極大的社會輿論和倫理道德風險去行動。

    白了,要研究一個人如何思考,一個人的神經係統究竟如何運作,五大基本功能之中,“認知功能”是最難觸及的,傳統手段幾乎無法奏效。

    這種研究,簡直就仿佛麵對一台運行中的電腦,妄圖僅憑其寥寥無幾的指示燈,硬件模塊的拚插,與係統運行時的風扇噪聲,搞明白其正運行的是什麽程序,正在進行的計算,具體細節又是怎麽樣的。

    根本就毫無希望,莫觀察,即便提供這係統的全套圖紙,都簡直是不可能。

    腦的複雜度,遠勝過今任何一塊集成電路,而即便是集成電路,包含幾十億、上百億晶體管的芯片,哪怕圖紙擺在眼前也一樣是無從下手。

    要觀察、分析、理解這樣的係統,不得,隻有采取一些“破壞性的”手段才可以。

    這種想法,用不著真的出口,坐在這些人對麵的方然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他控製阿達民點了點頭。

    “隻要對研究切實有益,就可以做,無須有其他顧慮。

    不過,對剛才這位,”“我的姓氏是珀斯,”“珀斯的發言,本人持保留意見,仍然認為這方麵的研究,要偏重於理論,諸位在製定研究計劃時,務必明白,這是一個寬口徑的研究方向,未必一定要基於人腦來進行。

    本人希望知道的是,‘思考、研究、智力的發揮’,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抽象過程?

    倘若不拘泥於人腦,這種過程,是否能夠嵌入FSI體係,或至少能夠用人類的描述係統,進行原則上的完備闡述。”

    提出需求,承諾支持,一場簡短的研討會,確定了研究的大方向。

    至於具體怎樣執行,手段,其實並無所謂,不管科學家們是循規蹈矩、頭腦風暴,還是舉起屠刀、生砍活剝,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下決心邁出這一步,資源消耗,ASA估算約每年10JE。

    花費一點代價,嚐試解答內心的疑惑,身為管理員而有這樣的權力,吩咐手下去幹活後,方然暫時將這困惑拋諸腦後。

    繼而,繼續沉浸在每看報告,審程序的生活中。

    生活的節奏,現如今,每一都很有規律、待辦事項也比內鬥時少了一些,NEP大區的各項事務幾乎都由AI全權打理,幾乎沒有任何紕漏。

    除非“主人”有新的重大決策,否則,幾乎無須人為幹預,便可以完成從“擴充軍力”到“轉移管理員”的一切。

    所有這些功能,在超算中心陸續落成後,轉而進行核心集中、多線備份的總體架構。

    核心節點的若幹超級計算機,算力在50~550EFlps,此外還有一套分布式的應急管理係統,全網總算力與正線網絡的1ZFlps相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