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四七章 避難(2/2)

作者:陽電字數:7068更新時間:2019-07-08 22:06:30

    之所以還在乎這些,無非是一種謹慎的性使然。

    自己的避難所,情形,現在已一無所知,這並不妨礙方然製定規劃,搜索NEP大區內必然隱藏著的大量“末日避難所”。

    這樣做的動機,毋庸諱言,必然與管理員下達的管指令有關。

    大區土地上,除定居點、科研機構與“阿達民”的居所外,一概不允許有任何人逗留,避難所裏的幸存者,不論動機、能力如何,終歸是一種潛在威脅,必須加以鏟除。

    除此之外,自己曾涉足過這一行,也很清楚舊時代有能力、也有意願興建避難所的,都是些什麽樣的寄生蟲。

    對這些家夥無任何好感,方然也樂得將他們從地洞裏挖掘出來,大白於陽光之下。

    除此之外,自己也曾經考慮過,從避難所中可以獲得一些設備、物資與建築材料的補給,但ASA給出的分析報告,搜尋避難所的行動計劃,耗資巨大,所獲的物資並不能抵消這種消耗,經濟上也不劃算。

    所以還是出於安全的需求,派出若幹隊武裝機器人,進行拉網式搜索,是這樣嗎。

    NEP大區,總麵積約五百萬平方公裏,要將這樣大的一片陸地搜索無遺,工作量可想而知會有多大,且不論這種拉網式的搜索是否會有遺漏,單就其時間而言,恐怕就要花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過完一遍。

    方然沒有這麽多的時間,同樣的,也沒有耐性去等待。

    取而代之的策略,則是“常態化本土監控體係”,事實上早在尋找避難所的行動計劃之前,通用型AI就已根據管理員的指示,開始規劃、部署這一規模空前的監控大網,試圖將NEP大區的每一寸土地都置於AI的監視之下。

    五百萬平方公裏的陸地,包括內水,如此遼闊的區域,在舊時代的聯邦,也始終無法做到全麵監管。

    至多依賴民眾聚居點和政府機構,暴力機關,維持稀疏的管理和控製。

    新時代的NEP大區,則采取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體係,具體而言,是借助I、微電子、自動化領域的先進技術,在整個大區範圍內部署超過1,500,000,000個監控終端,以每平方公裏約00隻終端的密度,進行全方位、全候、無死角的監視。

    十五億個監控終端,由多種型號、功能的硬件係統組成,分布疏密不定。

    在原本就人跡罕至的荒漠、極地地區,密度較低,而在定居點和研究機構等人口密集場所,分布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裏10,000~100,000隻。

    這樣一張鋪蓋地的大網,可想而知,建設與維護的消耗是多麽巨大,效果卻確鑿無疑,能夠讓管理員完全、切實的掌控大區內每一寸土地的情形。

    這是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政-權夢寐以求、卻始終做不到的。

    借助這樣的一張“網”,搜索末日避難所,就成為了一種守株待兔般的以逸待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