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六七章 生態(2/2)

作者:陽電字數:6928更新時間:2019-07-25 22:15:42

    管理員的“放任自流”之立場,在研究機構中,引發的反應各不相同:NEP大區內的大部分科學家,研究人員,對自己與民眾的地位心知肚明,因而,也不會對“阿達民”報以任何過高的期望,而更習慣於逆來順受。

    一部分理想主義者,或曰,看不清現實的研究人員,則還抱有“人類終將走出高牆、重新填滿蓋亞表麵”的不切實際幻想,對阿達民放任汙染的行徑,便十分憤怒。

    這兩類人的觀點,對方然而言,並無一點輔佐決策的切實用處,於是便視而不見。

    但,除此之外的第三類人,事實上,也是地理、社會與文明研究領域的高瞻遠矚者,提出的見解,則令方然無法回避。

    進而,別無選擇,必須將“生態環境”添加到一名大區管理員格外關注的領域中。

    這些研究者的陳述,一言蔽之,是提醒“阿達民”當下的處境。

    “今的人類世界,如各位所知,被分裂為一片片彼此競爭、對峙的割據勢力。

    這些割據勢力,與舊時代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個主權國家,有何本質區別,這裏用不著展開講,相信阿達民先生比我們更清楚。

    割據地區與割據地區之間,管理員與管理員之間,信任,是極其罕有的。

    根據研究機構有權調取的有限資料,我們仍不難判斷出,當今時代的大區與大區之間,幾乎是完全的彼此競爭、對峙關係,這種大形勢下,任何跨越邊境的合作、哪怕諒解,都幾乎不可能存在。

    這一現實,讓新時代的任何‘國際’合作,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

    而蓋亞生態環境,正是這一嚴峻局勢下的犧牲品,任何影響範圍超越某一大區的生態變遷、演化、乃至惡化過程,都無法被有效的控製起來。”

    報告會上,科學家們慷慨陳詞,在一番理論分析後又列舉了若幹實例。

    這些環境惡化的實例,方然多少有所耳聞,細節,則由ASA在眼前“投影”給出。

    譬如,太平洋上的“垃圾大陸”,漂浮在廣袤大洋上的人類活動垃圾,大部分由塑料、泡沫塑料、橡膠等物質構成的破爛,因赤道無風帶的存在而聚集在太平洋中心,形成若幹片幅員驚人的垃圾帶。

    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並無可能真的堆積起來,離開海麵,甚至形成一片新的“大陸”,而是在海水中隨波逐流,不斷破碎而變為微粒。

    進一步的態勢,則是被海洋生物誤食,最終隨食物鏈而進入人類體內。

    海洋上的垃圾帶,這種現象,方然一早就知道些大概,卻從未真正關注過,當然是因為這與追尋永生幾乎毫無關聯,現在,就更不可能為此而殫精竭慮。

    別的不談,單“太平洋海盜”的猖獗,與NEP大區海上作戰平台的匱乏,就讓他有心無力。

    其實究竟是否有心呢,這一點,用不著對在場科學家們明言,方然也清楚得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