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八?栒? 趨勢(1/2)

作者:陽電字數:7124更新時間:2019-07-25 22:15:44

    除此之外,也必須看到,腦指揮的複雜、精密、靈活操作,相比於機械的粗糙笨拙之巨力,兩者間並無本質的區別。

    靈活的操作,並不比粗糙的力量,需要更多的生產資料。

    大量人口從以體力謀生,變為以靈活操作謀生,這一轉換,也不會對社會造成巨大衝擊。

    但是到了現代,過去的幾十年裏發生的一切,情況則完全不同,在腦支持的靈活操作被智能機械所取代、正如聯邦大地上曾發生的那樣,大多數人的生存手段,就完全喪失,進而陷入無路可走的絕境。

    事實是很清楚的,與人人都有的腦相比,大腦的作用,十分複雜,絕非每一個人都擁有足夠聰明、足以據此謀生的頭腦。

    當體力被替代,腦也被替代,能否運用大腦的知識、能力,在新時代的研發機構謀得一個職位,這對許多人而言,完全取決於智力等因素,而不是一個短期內便能自主,便能通過自身努力去實現的目標。

    科學技術的發展,引發一場全世界的翻地覆,這是事實,但也隻是表象。

    本質原因,則是I領域的大發展,讓機械在“靈活、精密、複雜操作”這一領域,具備了與碳基生物現有水平、甚至理論極限叫板的實力。

    不僅如此,這種足以取代人的實力,還會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而增強,直到蓋亞大戰爆發前夕,智能機械已經在流水線組裝、實時翻譯(是的,你沒看錯,這是腦運動)、臨床醫療乃至極限運動等領域,具備了壓倒性的優勢。

    既“替代肌肉”之後,人類又一次被機器所替代,“替代腦”對社會的衝擊,卻比上一次替代要嚴重得多。

    原因很簡單,當肌肉、腦都被替代後,人類唯一的謀生手段,就隻剩下“大腦”。

    而要利用大腦來謀生,嚴格地講,必須從事探索性、創造性的科技研發,蓋亞表麵的人類文明,卻根本沒有足夠多的資源、更沒有足夠多的研究方向,讓全世界的幾十億人口一夜間轉向“用大腦求生存”。

    科研,在當今時代,是一項極其消耗資源的人類活動。

    以蓋亞表麵的資源、能源規模,不用講,絕無可能支持幾十億人的科學技術研究,這一點,才是淩駕於任何社會現實、社會矛盾之上的,無法解決的根本矛盾。

    人,降生到這世界上,所具有的無非肌肉、腦與大腦,對應體力、動作與腦力。

    當前兩者都被機器取代,民眾,在頂層眼中的價值則趨近於零,這一判斷,根本與社會製度、經濟體製無關,而是蓋亞表麵資源總量所決定的殘酷現實。

    民眾,不論怎樣激烈競爭,也必定隻有極少的一部分頂尖人才,有資格調動資源、進行科技研發,絕大多數頭腦稍遜、或者根本就不靈光者,則注定沒有任何參與生產循環的機會,進而成為“活的垃圾”。

    意識到人類文明的慘淡現狀,恐怕是命中注定,方然便感到了一絲絕望。

    他絕望的意識到,人類文明,之所以從蒙昧時代一直走到今,陷入漸行漸遠的消亡危機,根本上講,與人類自己的抉擇無關,甚至也與人類社會的變遷、沿革無關,而完全是客觀規律在發揮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