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五四章 燃燒(2/2)

作者:陽電字數:7286更新時間:2019-09-05 22:09:45

    氧氣消耗,取而代之的,則是二氧化碳,肇因顯然是一係列的燃燒過程。

    “燃燒”,在現代社會,並不一定就是烈火熊熊,而是泛指物質與能量轉化的過程,過去十年間,NEP大區的能源消耗水漲船高,每年燃燒掉好十幾億噸的石油、然氣,和超過二十億噸煤炭,這些過程都會大量消耗氧氣。

    那麽世界上其他地方,情況又如何,一開始,方然與ASA的想法接近,認為北大陸的幾個大區,能源消耗都會比較劇烈,其他大陸的割據勢力則不一定。

    燃燒能源的規模,在當今時代,顯然與一個大區的科技水平、生產規模密切相關,正因如此,先入為主的認為其他割據力量實力稍遜,對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會太大,ASA才會給出五百億~七百二十億噸的預測數據。

    現在看來,這一預測結果,比真實的數據少了六、七成之多。

    原因,無須ASA去分析、提煉,方然自己就能想到,是此前對其他割據勢力的猜測有重大偏差。

    蓋亞表麵的割據力量,要想維持毗鄰者之間的平衡,而不致被吞並,大區之間本應實力相若,進而,每年消耗的能源數量也應大致相仿,這是方然一開始的想法。

    但他仍認為,在北大陸之外,或許也有很多割據者,實力比北大陸上的一幹大區弱得多。

    譬如南大陸,在舊時代就是一片“被遺忘的土地”,空有資源、人口,在全球資產主義框架內,卻始終跳不出極端貧困的泥淖。

    可是現在,觀察到意料之外的二氧化碳增幅,與氧氣消耗,線索就指向一個確切的方向:

    蓋亞表麵的其他割據大區,實力,恐怕都不容覷。

    但即便如此,或者,將遍布世界的幾十個(估計值)大區之消耗,統統以NEP的數據代入,最終的數據仍低於實測值,而很顯然,要這世界上每一個大區的能耗都比肩NEP,未免又有些矯枉過正。

    氧氣含量的降低,恐怕,還另有一些生態方麵的原因。

    好幾裏,不時就會想起這問題,方然心神不寧,他知道,自己在為曾一度漠視的蓋亞生物圈而擔憂。

    而克萊德曼博士的後續報告,則印證了這種憂慮。

    身為科學家、而非管理員,克萊德曼看待“大氣成分變化”的視角,與方然不一樣,他直截了當的提出設想,從原理上剖析問題。

    大氣中的氧含量,迅速降低,對應的則是二氧化碳含量飆升。

    這一事實,不論表麵上的原因如何,本質上,卻無非是“固定碳”變為“遊離碳”的過程。

    即,原本以石灰岩、有機生物體、化石燃料等形式,固定在蓋亞表麵的碳,由於一係列的氧化作用而重新進入大氣。

    蓋亞表麵的固定碳,都分布在哪裏:

    地下的能源,廣泛分布的石灰岩,以及,遍布生物圈的生物體,大致如此。

    那麽現在的情形,略一猜測,差不多就是這些蘊藏量巨大的“碳源”,正在被大規模氧化——“燃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