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二三章 工廠(2/2)

作者:陽電字數:5638更新時間:2019-10-22 02:02:27

    時至今日,理聯,曾經存在了七十餘年的超級大國,仍然存有一些印痕。

    

    舊時代的痕跡,在濱海邊疆大區確乎還有,這容易理解,本身作為一個踐行公社主義的大區,自然會珍惜理聯時代的遺產、遺物。

    

    但是在烏拉爾大區,看起來,一個管理員生性暴戾、以獵殺死囚為樂的割據勢力,治下貧民的生活狀態,不僅顯著低於公社主義的PSK,甚至比東北太平洋大區的民眾還差,這種人顯然不會明白理聯的價值,更遑論去保護。

    

    盡管如此,踏著積雪、灰塵與碎石瓦礫,走進又一棟龐大建築內,同行的工程機器人已清理出一條比較幹淨的路,方然仍信步踏進鋼筋混凝土的空間內。

    

    地下建築,新時代司空見慣的結構,這裏,是下塔吉爾生產單元的資料中心。

    

    一座打造鋼鐵戰士的炮車城,資料,當然以裝甲載具為主,在當今時代,一切都近乎於電子化、數字化,但出於技術沿革、研究對照的需要,不論人類、還是AI,都會想到要保存一些樣品與實物。

    

    光線昏暗,開啟多通道視覺,“阿達民”信步走入檔案室般的所在,在這裏,他見到了一摞摞堆積、塞滿文件櫃的圖紙。

    

    經由ASA控製的機器人整理,呈上來的,是代號“172工程”的項目資料。

    

    172工程,對應理聯陸軍的中心支柱——T-72型履帶式炮車,這種圓腦袋的中型戰車,直到今天,還可以在濱海邊疆大區、現在的“紅軍”序列中,見到很相似的後代,而工程本身的01號樣車,就靜靜停放在地下深層的庫房內。

    

    電梯無暇修複,不過,生化仿真人的體能,並非人力可比,方然控製“替身”敏捷的攀爬直梯,利用速降索到達庫房內。

    

    繞炮車走了一圈,甚至,抬手摩挲粗糙的鑄造炮塔側壁,他才多少有了一些真實感。

    

    半個多世紀前,就是成千上萬這樣的武器,枕戈待旦,與大洋彼岸的聯邦對峙著,那會是一個多麽波瀾壯闊的時代……

    

    時間流逝,一切,終將成為曆史,唯有飽經風雨的見證者,默默無言。

    

    地下深處的庫房,並不開闊,與172工程01號樣車並排停放著的,是若幹輛裝甲載具,方然並不認得,ASA則貼心的打上注解,T-72BM,T-90S,T-14,T-28……

    

    一邊走近觀察,一邊瀏覽視野中疊加的文字,方然才想起來,在剛才經過的那些巨大而淩亂廠房內,生產流水線上,一輛輛仿佛蟄伏著的履帶式車輛,外形與陳列在這座庫房裏的T-28很像。

    

    或許那些就是T-28也說不定,這麽多年來,烏拉爾大區的主戰裝備都一點沒變嗎。

    

    想一想濱海邊疆大區,也是如此,多足機器人、電磁武器並不常見,這讓方然意識到,中大陸的戰場態勢畢竟還是與北大陸有區別。

    

    但除此之外,繼承自沙羅的遺產,太菲薄,也應該是原因之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