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六五章 耗散(2/3)

作者:陽電字數:5810更新時間:2019-10-29 02:47:59

    

    但即便沒有這種滅失,譬如,黃金的開采與使用,關於黃金的幾乎全部用途(如果不是100%的話),都沒有讓Au這種物質憑空消失,從這種角度,似乎黃金也變作了一種總量守恒、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實卻大謬不然。

    

    黃金在地殼中的富集,需要特定的地質變遷,與漫長的時間。

    

    開采出的黃金,不論加工成首飾,還是用於現代電子工業,在一圈圈的循環利用當中,始終在不可逆的耗散到環境中。

    

    本身化學性質十分穩定,細微的Au顆粒,從首飾、金手指上磨損掉落,也幾乎不會與環境中的其他化學物質發生反應,而始終維持單質形態。

    

    這些細微的Au顆粒,極大概率,將永遠在蓋亞表麵遊蕩。

    

    黃金的從礦床到大地之旅,對蓋亞表麵的絕大多數自然資源,都一樣適用,除海量存在的碳、氫、氧等輕核物質外,大多數構成自然資源的化學元素,都沒有能力參與循環,一旦化為微粒播散到蓋亞表麵,回收的概率便近乎於零。

    

    鋼鐵,是如此,鋁合金,是如此,遍布蓋亞的塑料,同樣是如此。

    

    極端情況下,站在一介管理員的立場上,遙望近乎無窮遠的未來,蓋亞表麵,遲早會因規模、烈度趨於無限的人類活動(或者說“那個人”的活動),而變為各種物質均勻、或者不那麽均勻分布,彼此無間混同一體的,

    

    垃圾荒漠。

    

    一旦考慮到久遠的未來,再考慮到,從含量極低的環境中,富集某種物質,這樣做的費效比會是多麽的低,根本不具有現實可行性。

    

    何況,即便“那個人”想這樣做,回收過程本身,一樣要消耗能源、資源,

    

    回收的資源數量,恐怕,還不如消耗的多。

    

    紛繁蕪雜的資源消耗之大趨勢,根本上講,並無須探究細節,一切都在熵定律的籠罩之下。

    

    漫長地質過程中富集起來的資源,被人類活動開才出來,繼而,在使用過程中被分散、稀釋到環境中,是不可逆的過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