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章二二 較射(1/4)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字數:9244更新時間:2019-01-31 06:42:03

    在七月初,國姓的軍隊逐漸從潮州府撤出,返回了南澳島,按照合眾國與國姓的秘密條約,南澳島仍舊由國姓實際控製,但島上官兵不允許在廣東境內進行收稅、打糧等任何軍事或者民政行動,而合眾國也保證,不會讓清軍攻占南澳島。

    而國姓回到南澳島,休整了不到半個月,便是起航前往琉球方向,島上僅僅留下了施琅和千餘兵馬,屯田自守。

    潮州事變暫時告一段落,由統帥部軍官參謀組成的潮汕開發公司接管了潮州全府,而在此之前,合眾國給予當地明國百姓十天的自由時間,用於決斷是否留在潮州府,許多有親屬在清廷為官為將或者參與清廷科舉的縉紳在短時間內變賣家產祖宅,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以免成為了合眾國追究的對象,而大部分百姓留在這裏。

    何文瑞作為潮汕提督總管潮州的一切,其向統帥部提交的潮汕報告之中,所有的治政理念都完全符合李明勳給潮州府定下的方針——恢複生產,穩定局麵,減少投入,輸出資源。

    顯然,合眾國自我認定上,不認為己方有實力在中國大陸,更精確說是兩廣一帶擁有一塊國土,原因很簡單,隻要永曆政權不滅,那麽西南就是清廷的主要戰略方向,潮汕地區可以和廣東同進退,但做不到和廣西甚至於雲南同進退,畢竟同樣的資源投入到其他方向,造成的戰略影響和經濟收益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潮汕事變完全就是一個小插曲,合眾國今年和明年的戰略方向在於北洋戰區,東南和西南兩大戰略方向吸引了清廷大部分的戰爭資源,即便是江南,在清軍的內河艦隊尚未具有掌控力之前,也要投入兵力,而廣袤的北方則是完全暴露出來。

    而統帥部對於這個計劃,剛剛確定下來了戰略方向,那就是山東。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無論是海戰還是登陸戰,大自然都是最大的敵人,在北洋作戰,除了考慮信風、冰封之外,最大的敵人就是黃海、渤海延安那長長的水下沙壩、水麵沙洲,其對合眾國軍隊造成的製約遠遠超過了清廷軍隊。

    從長江往北,南直隸的沿海肯定是最差的選擇,江淮此時是黃河的入海口,沙梁和沙壩阻塞了海岸線,二百噸以上的船隻都很難接近,風帆船這類操縱性較差的船隻擱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事實上,這個時代的船隻從長江口出海後,要向外海行駛百裏才敢轉向北向。

    就是因為如此,雖然知道登陸江淮,可切斷南北聯係,威懾江南,阻斷運河,但在這災難性的沿海環境麵前,如此誘惑隻能深深埋在心中。

    如此在往北,就是山東、天津和遼東三地,天津最先被放棄,這太靠近清廷的統治核心北京了,清廷總是要在直隸保持兩萬以上的滿洲八旗(滿洲八旗兵會從南方回北京避暑),而天津沿海同樣是泥沙淤積,與江淮沿海一樣,隻有劃槳船才能自由出入。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則完全不同,兩個半島深入渤海和黃海之中,距離清廷的統治核心比較遠,海岸線適合海船停靠,良港眾多,而其中尤其以山東半島為上,畢竟山東是中國大陸上重要省份,而遼東則是滿洲老家,在滿洲崛起的幾十年裏,數百萬遼人早就被屠殺、驅逐一空,而滿清入關,更是把遼東的旗人及其附屬包衣帶進關內許多,雖說入關之後,滿清有動員移民到遼東的舉措,但按照北洋戰區提供的情報,山海關外,清廷治下的人口絕對不會超過百萬,這還把大量的蒙古人、女真人算作在內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