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人民廣場的來曆(2/2)

作者:青燈寧靜字數:6772更新時間:2019-01-31 06:44:07

    對麵的廣場上也是積滿了人群,還有一個大大的***石像,莊嚴偉大的崇立在貴州文化宮的前麵,仿佛在向所有人揮著手。

    此刻寧靜才知道,原來位於美麗南明河畔的人民廣場,還有如此多的故事。

    它座擁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中心,被遵義路分隔為南北兩個廣場,以前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竹林寨”,原來這裏曾經是青竹茂密,雞犬之聲相聞的農家居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砍伐了許多青竹,“大躍進”時期又由於大煉鋼鐵的需要,竹林寨青竹悉被砍盡,通通成了那個浮誇年代的殉葬品,竹林寨從此有名無實。

    隨著國家的發展,時代的變遷,1966年,文化革命的風暴開始席卷中華大地,為表達對領袖的無限忠誠和熱愛,被早已砍成和尚頭的“竹林寨”重新煥發新生。1967年,在竹林寨的南麵興建廣場。

    1968年,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斥資888萬元敬塑毛澤東雕像,動員了17萬人次參加義務勞動,上海、津、江蘇、鎮寧等市省縣無條件地提供了各種急需物資和設備,1月8日,一座占地麵積11700平方米的南廣場竣工告捷。

    原來這裏在成為人民廣場之前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春雷廣場。”

    1997年為紀念香港回歸,增設了國旗台,國旗升至1997米;1999年國慶50周年暨澳門回歸之際,又增加高度,國旗升至1999米,至今,從此,這裏成為廣大人民隆重集會的地方。

    1979年,春雷廣場正式改名為“人民廣場”,並對這裏的環境進行了修整,在廣場兩邊增設了方塊草坪、樹蔭和座位,成為這個都市裏人們,休閑、娛樂及開展文化活動的地方。

    大街對麵,又新建了北部廣場,麵積800平方米,像花園式廣場,1999年開展大規模擴建北廣場,使地麵麵積達到4655平方米,北廣場新建了一座直徑為0米的花壇鍾、兩座145米高的藍色透明金字塔,還有幾組長方形與三角形的噴水池,噴出各種造型的水花、水柱與水潮,在廣場西北端設置了一麵大型彩色電視屏,播放著電視節目,整齊對稱的綠色大草坪像地毯一樣,鋪在廣場地麵,生機盎然寬闊坦蕩的北廣場與莊嚴雄偉的南廣場共同構成人民廣場的整體。

    如今時隔多年,人民廣場上的風景依舊,玩耍的人們依然無法數清,這裏還是人民群眾的集中地點。

    在這充滿陽光的廣場上,有多少人會知道這裏的來曆呢,又有多少人沒有想到,原來這裏曾經是如此的接進生活。

    如今,在當代的貴州,各個地方的廣場中,具有無可比擬的曆史價值,在做都市的中心裏,它是一座文化廣場,它是全省文化活動的中心廣場!它保存著曆史,她展示著今,她還將印證著未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