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一十八章 股市試水(2/3)

作者:北海一島字數:8344更新時間:2019-01-31 07:16:37

    知道從黃牛口中問不出個所以然,她這麽摳的人,讓她去炒股票,還不如直接讓她去死,同樣也不會讚成別人去炒股,所以李亞東幹脆懶得問。

    吃過飯後,騎機車出了門,在大街上詢人問了一下,才知道聯交所並不遠,當即殺了過去。

    聯交所,全名叫作香港聯合交易所,是去年剛剛成立的,如今也是香港唯一的一家證券交易所。在一九八六年之前,香港一共有四家交易所,也就是著名的“四會”,分別為:香港會、遠東會、九龍會、金銀會。

    香港的證券交易最早見於十九世紀中葉,然後直至一八九一年,香港股票經濟協會成立,一九一四年改名為香港交易所。

    早期的股票經紀都是英國人,他們帶著黑色高禮帽、身著灰色燕尾服、拄著精致文明棍,在當時香港還沒鋪上柏油路的街頭討價還價,撮合生意。目的就是為了把香港這個海盜橫行、資源匱乏的蠻荒之地,變成開辟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那時香港股壇由英國資本把持,成交寡淡,上市公司也主要是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等英資企業。這一時期的香港股票市場發展比較緩慢,遠遠落後於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魔都。

    到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受戰爭影響,一批來自魔都及內地其他城市的企業紛紛來到香港上市,一方麵是籌措資金發展業務,另一方麵也是為當時內地不明朗的形式買份保險。他們帶來了約五億美元的資金,以及大量的先進設備、技術、廉價勞動力。

    內地資本力量湧入香港,使民間財富陡增,更加重要的則是內地移民改變了香港的社會結構,華人在經濟上逐漸有實力與英資分庭抗禮。一些港內公司,如九龍貨倉、屈臣氏、香港置地等日益壯大起來,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一九四九年上海交易所關閉,十裏洋場開始沉寂,而東方之珠則開始閃耀光芒。

    蒸蒸日上的經濟,和華人重視儲蓄的傳統,使得社會通脹居高不下,而舉世震驚的大逃港,更是使香港迎來了人口爆炸。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香港人物們不竭的動力,整個城市生機勃勃,發財的野心和欲望,寫在了每一個香港人的臉上。

    一九六九年,香港名門子弟李福照與合作夥伴王啟名等人,成立了第一家華人主導的證券交易所:遠東會。致力於讓更多華人參與到股票市場,向香港市民提供粵語交易、個人投資、降低交易傭金等諸多便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