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五章 消失的航母(2/2)

作者:北海一島字數:8378更新時間:2019-04-03 20:26:42

    航空母艦代表著什麽?

    代表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非軍事強國不能擁有。

    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軍事較量是全方位的,而作為國之重器的航母,自然是競爭的核心。

    盡管美軍航母建設起步早,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蘇聯在航母的建設上也並未落後多少。

    截止蘇聯解體時,蘇聯的航母建設已曆經型、中型、大型航母三代,投入服役的航母數量達到七艘,且有兩艘在建。

    那麽問題來了,眾所周知,兩千一零年之後,俄羅斯在役的航空母艦隻有一艘,那就是率屬於北方艦隊的“庫茲涅佐夫”號。

    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時擁有斜直兩段飛行甲板,以及滑躍式飛行甲板的航母,也是蘇聯的“遺物”之一。

    那其他的六艘已經投入服役的航母,和兩艘在建航母,去了哪裏呢?

    出來很多人或許不信,蘇聯解體後,海軍艦隊分崩離析,或為駐泊地國家擁有,或為新獨立的國家拆分。但唯獨這九艘航空母艦由於艦體龐大、供養費用高、維護複雜,並且需要和航母船體相適應的巨大軍港駐泊,接收成了大難題,原蘇聯的十五個同盟國,都不願意要。

    其中兩艘蘇聯第一代“莫斯科級”輕型直升機航母,“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由於艦齡較長,裝備老舊,因經費問題無力維修,均於一九九五年退役,然後肢解。

    三艘蘇聯第二代“基輔級”常規動力中型航母,“基輔”號、明斯克”號,以及“新羅西斯克”號,由於沒有充足的經費進行維護升級,先後退役,並被以廢鋼的形式出售他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艘航母中,有兩艘,隨後到了中國。

    一艘“基輔”號,於一九九三年退役,並於兩千年後出售給中國被拆解。

    “明斯克”號同年退役後,被作為廢鋼出售,輾轉他國後最終也賣給了中國,並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

    至今,遊客們到津渤海灣,依舊能看到。

    但這兩艘航母都沒有實用價值,幾乎隻剩下空殼。

    同一級別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在蘇聯解體後,於俄羅斯北方修船廠進行修整,但由於經費不足,最終在一九九六年出售給印度,並改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一直服役於印度海軍。

    “烏裏楊若夫斯克”號航母是蘇聯的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一旦建成能夠使蘇聯海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海軍的地位,在蘇聯解體時,該航母僅完成了48%,後因經費不足,決定賣於美國廢舊鋼鐵回收公司,卻沒想到買主臨時變卦,每噸價格壓了三百美元,導致最後這艘航母船體被零散廢鐵商切割賣掉。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一九八八年下水,因蘇聯解體,資金無落,舾裝一直沒有完成,一直停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南部造船廠,最終轉賣中國,經過改裝後,成為了日後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所以,蘇聯的航母群去了哪裏,一目了然。

    九剩其一,其他的八艘拆的拆、賣的賣,全是窮給鬧的。

    李亞東這時的想法就是,如果能想辦法搞幾……好吧,就算搞一艘也行,要完整的。

    拆成廢鐵賣,講道理,暴斂物好不好?

    丫的能不能不要這麽浪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