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起之言(2/2)

作者:老白豬字數:8174更新時間:2019-05-25 23:15:36

    各種名目的稅,朝廷每加征一分銀錢,中間兜兜轉轉,攤派到老百姓身上,可能就要翻個十倍二十倍不止!

    這讓老百姓怎能挨得住,不造反才有鬼!

    如果朝廷盡到了責任,讓老百姓有所依賴,不至淪為流民,不至於在饑餓和寒苦中死去,

    如果真的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不好日子,哪怕是讓老百姓苟延殘喘,

    那麽李自成打來了,根本不用朝廷動員,老百姓自己就會起來反抗。這是毫無疑問的。

    再京城淪為韃子之手,最主要的責任是不是李自成,這個其實也存在疑問。

    京城畢竟是大明帝國的心髒,保衛京城的防衛能力,那絕對是強大至極的。

    保衛京城的關隘屏障不少,其中便以山海關為最。

    至始至終,山海關都從來沒有被敵人從正麵戰場上攻克過,即便是韃子,打了幾十年,也沒做到過。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山海關的重要性,他是保衛京城的重要屏障,決定著京城的存亡。

    由此可見,京城的丟失,和山海關的丟失,他們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是當時帶領大軍屯駐在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他卻是先投降了李自成,又反叛了,給韃子做了狗。

    這一番巨大改變,不論他出於什麽樣的原因,這些不談,就看結果,

    是吳三桂的叛順,直接導致了山海關的異主,並且最終也直接導致了京城淪陷韃子之手,這是一環扣一環,鐵一般的事實,無可爭論。

    所以京城的丟失,李自成固然有責任,但李自成不是決定性的,因為李自成決定不了山海關的歸屬。

    決定性的責任是吳三桂,因為山海關在吳三桂手裏啊,他絕對掌握著山海關的大權,這一點毋庸置疑。

    由此可見,以上兩點,史可法的言論都得不到有力依據,這也就不怪李起會對史可法失望了。

    不過轉念一想,李起又是釋然了。

    史可法一直就是這個立場,弘光朝“聯虜平寇”的方針,也就是在馬士英史可法等人的大力倡導下,才得以實行的。

    由此可見,史可法的態度是一貫的,並且非常鮮明。

    明知道史可法是這樣的一個態度,李起還跑過去詢問,這不是自找難堪嗎?

    李起對史可法的回答非常失望,因為這都是情不自禁表露出來的情緒,所以李起不由得便是表露在臉上。

    這很快便是被史可法看到,畢竟史可法對李起的態度很看重,也是在密切關注著李起的神情變化,

    史可法希望得到李起的一次誇讚,然後他就可以將肚子裏一大堆的洋洋灑灑之言倒出。

    但是見李起竟然是露出失望的神情,史可法不由得是一陣驚愕,急忙問道:

    “殿下,難道並不讚成下官的主張嗎?殿下須知這李自成罪大惡極,多少我大明無辜百姓被他殘害致死,而且先帝也是被他直接逼迫,最終在煤山自縊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