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32:變革中的大明(2/3)

作者:槍手1號字數:7044更新時間:2019-01-31 08:00:25

    對於陸軍軍官的培養,現在秦風倒並不著急,因為十餘年來,大明戰事不斷,戰爭是培養合格的軍事指揮官的最好的學堂,但凡能在一場場戰爭之中活下來並能擔任軍官的人,能力上大體都是不差的,陸軍學院的存在,更多的是在培養他們的眼界以及一些專業的技能.

    行政上的改革,必須一步一步的來,一旦步子走得太大,便容易扯著蛋,這一點,秦風是很清楚的.不過對於天工署,他就沒有這麽多的擔心了.

    天工署在今年被改名為大明科學院,從工部之中被劃了出來,成為了一個與工部平起平坐的部門,工部老大巧手雖然不開心,在秦風麵前蔫頭搭腦了好久,但最終也還是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要知道,現在的天工署,就是工部一隻會下蛋的金雞,讓工部每年賺的盆滿缽滿,光是一個蒸汽機,便讓工部賺得眉開眼笑,生產訂單早就排到了數年之後,巧手正在張羅著建設更多的工坊.

    而最終讓巧手同意放手的是天工署雖然獨立出去了,但原本屬於天工署的這些工坊,卻留給了工部來管轄.雖然金雞長了翅膀飛走了,但好歹金雞以前留下的東西還是足以讓工部吃飽的.

    當然,秦風不會告訴巧手這隻不過是他的第一步而已,現在的工部管的事情太多了,大明國內,但凡是大規模地建設,如道路,水利,橋梁等等,隻要與建設有關,都被納入了工部,秦風認為,這極大地影響了辦事的效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工部,管不了這麽多的事.所以管事的還要細化.

    現在的大明,再也不是幾年以前的大明了,多年在教育之上的持續投入,已經讓大明有了足夠多的人才.不管是以京師大學堂為首的這些大學,還是各州郡本地興辦的大學,每年產出的各類人才車載鬥量.朝廷需要為這些人才提供更多的職位和發熱發光的機會.隻有這樣,才能聚攏人心,才能讓這些人看到光明的未來.才會為大明死心塌地的奮鬥.

    上升的通道必須是暢開的.

    大明初創之時,大力整頓吏治,裁撤冗員,而現在,大明卻又開始大規模地擴充官員的隊伍,看似矛盾,實則是因為時代的變化,要求大明在管理之上更精細化,更專業化.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才能將一件事件做得最好.

    現在大明在財政之上也早已經緩過勁兒來了,不複以前的捉襟見肘,自然也就財大氣粗了.

    更多的改革,更多的職位,更光明的前景,就擺在哪裏,隻要你有能耐,便能得到.

    除了官位,更多的還有一些榮譽性的東西.

    像在剛剛成立的大明工程學院之中,那些來自各地的前來承擔培養學子重擔的大匠們,基本上都得到了一個教授的職位,憑著這個職位,他們領著不下於一位尚書的薪水,穿著與尚書們一樣的大紅官袍,不管走到哪裏,都是大家注意力最為集中的地方.要知道,在不久以前,這些人還是一些地位低下的匠人,但現在,他們卻成了大漢最為尊貴的人群中的一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