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19章 冤大頭終於來了!(2/4)

作者:日出江上字數:14132更新時間:2019-06-03 22:58:00

    年紀稍微年輕的工程師點了點頭:“我們的媒體對華國的印象並不好,如果不是真的對華國非常感興趣的人,有這樣的印象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更何況,0多年前,這裏的情況並不比我們的媒體報道中的要好多少。”

    “你是,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在0多年裏取得的成就?”老年工程師指著周圍不輸於柏林的現代化城市,再一次驚訝道。

    “差不多,”從背包裏找出了一份相冊,中年工程師指著這裏麵的合影照片,給他介紹道,“這是我大概在91年的時候來到華國拍的,那時候,華國很多的地方城市大概也並不比非洲的城市好多少,這座叫秦皇島的城市,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然而,你看,這是91年的柏林,我在國會大廈附近拍攝的,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對比現在,你是否發現有什麽明顯的變化。”

    “很遺憾,沒有。”老人搖了搖頭。

    “所以,華國人確實發展很快,但我認為其實更多是我們自己在坐井觀和固步自封。”目光悠悠地看著窗外,中年男子神色嚴肅,“而且不僅僅是我們,整個歐洲都是如此……”

    聽到這裏,老人歎了一口氣。

    他雖然還是不願意相信華國能夠研究出可控核聚變,但他心中的那份審視卻在走遠:“聽華國人在短短年多的時間裏,就建成了示範堆,你真認為他們做到了?”

    一直以來,他從媒體上得到的有關華國的消息,都是貧窮和落後,自然不會瞧得起華國在科技上的創新能力;

    盡管,在科技創新這方麵,從二十世紀中葉之後幾疲軟到現在的歐洲,自己本身也沒有太多能夠瞧不起別人的資本。

    然而,同華國相比,相對“落後”的歐洲再怎麽也能是堂吧!

    更何況,科技創新是一回事,能不能把技術從實驗室中搬出來又是另一回事兒。

    舉國之力下,即便連非洲也有幾個比較著名的實驗室,華國也有幾個實力比較雄厚的實驗室,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學術界和工業界是完全不同的。

    事實上,以某種鋰電池為例,即便連號稱科研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從10年初就開發出了一種先進的矽-石墨烯複合陽極材料,宣稱能夠代替傳統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提升100%的電池性能;

    然而,直到01年,足足花費了三年時間,國人這才將這種材料規模地生產用於在了高端產業,距離大規模推廣,依然遙遙無期。

    一個半世紀前,若是某個科學家發現了一樣新穎的化合物,工業界或許很快就能生產出來,但這種例子放到現在,卻是相當罕見了。

    更常見的現象是,往往學術界做出了一項看起來非常漂亮的成果,但工業界卻需要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去消化,甚至最終證明它是無用的。

    華國人,尤其是那位劉教授,從開始研究可控核聚變到開始興建示範堆,隻用了不到1年時間,然後又在短短的年時間內就點火成功,怎麽看這裏麵都不太可能,甚至是完全不可思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