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07章 失禮(1/2)

作者:天牛行空字數:4586更新時間:2019-01-31 09:27:07

    第一次發生於乾隆南巡泉城時期,當時乾隆登上城樓看風景,看到鵲華風景時感覺有點麵熟,讓人快馬回京把這幅畫帶到泉城,站在城頭展卷對觀,剛開始的時候乾隆是嘖嘖稱奇,可是隨後發現畫中的鵲、華二山的位置跟實際有點偏差,實際上的鵲山在黃河北岸,可畫中的鵲山卻在黃河南岸,因此大為惱怒,將這畫打入冷宮不準任何人觀看。

    第二次則發生於乾隆遊覽大明湖時期,在遊覽的過程中又一次想起了鵲華秋色圖中的美景,跟著聯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並且寫了一首名為《題鵲華橋》的詩:長堤數裏亙雙湖,夾鏡波光入畫圖。望見鵲華山色好,石橋名亦與凡殊。大明豈是銀河畔,何事居然架鵲橋?秋月春風初較量,白榆應讓柳千條。榆煙杏火接空蒙,穩度芳堤飲練虹。李杜詩情天水畫,都教神會片帆中。

    風景是好風景,詩也是好詩,可偏偏就在詩成後的第五天,乾隆皇帝收到了皇後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認為是寫這首詩的緣故,是因為他在鵲華橋上寫了牛郎織女的悲慘愛情不吉利導致他跟皇後天各一方,而勾起他這種心思的正是《鵲華秋色圖》,於是《鵲華秋色圖》這個“禍首罪魁”被乾隆下令當場焚燒,不過就在火盆端上來的時候,乾隆又舍不得了,下令再次將這幅畫塞到倉庫裏並且貼上封條,不許任何人碰觸。

    也幸虧乾隆本人就是個喜歡藝術的人,不然的話這畫真不一定能留存到現如今。

    可惜的是,這幅原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名品,在七十年前被人帶去了寶島,現在入被收藏在台故院,想親眼一睹趙孟頫筆下的鵲華秋色,隻能跨越海峽到海峽的對麵去了。

    不過徐景行和殷曉靜現在有機會實地感受一下趙孟頫筆下透露出來那種美妙的意境,最恰當的是現在正逢秋天,這裏的秋色跟趙孟頫筆下的秋色還真有幾分神似,最妙的是在大勞進入華不注山旁邊的山莊時,天空中飄起了細細的秋雨,山間很快就彌漫了一層薄薄的雲霧,使得附近的華不注山變得若隱若現。

    而這讓他想起了“鵲華煙雨”這個詞。

    這可不是他自己編造的新詞,而是老早就有的,而且是公認的泉城八景之一,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鵲華煙雨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神韻,被其他泉城美景代替,直到近些年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人文景觀的開發利用,“鵲華煙雨”這一舊景才又重新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徐景行和殷曉靜此時此刻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美景,可惜的是他們坐在車裏,視線不是太好,沒能夠完完全全的感受到那種“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場景。

    當然,殷曉靜是肯定是不會注意到窗外的風景的,就算關注,估計也隻是在尋找逃生線路,這小腰精緊張到死死的攥住他的手掌,指甲都快摳他的皮膚了,明明坐在坐在柔軟的真皮座椅上,可身體僵硬的像是在紮馬步一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