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2/2)

作者:然籇字數:4684更新時間:2019-06-30 15:31:37

    作為一個後世人,李藎忱很清楚應該如何建立一個龐大而完整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近似於現代化的國家,當然如果從這個時代的角度出發的話,或許用“王朝”來稱呼更合適一些,至少李藎忱還沒有想著有一天能夠建立一個共和國之類的政權,自己有幾斤幾兩他還是很清楚的,而這個時代的人們會不會支持他,他更清楚。

    本來這就不是適合“家天下”的封建社會的理念,在全民教育和素質沒有達到相當的高度時候,就算是真的想要建立一個共和國,最後的事實恐怕也是造成毒菜,畢竟民智還未開化,如果強行推動一些超出時代的思想和製度,隻會讓一切適得其反。

    李藎忱並不介意將自己關於後世社會建設的思路寫下來,但是他並不打算就在現在落實下去,畢竟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隻期望後來人能夠意識到這些東西的重要性,然後將它們變成事實,而不是讓偌大的華夏閉關鎖國最後被動挨打。

    曆史上每一個人都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同一個時代中也是如此,也隻有這樣才能支撐起一個輝煌的時代。李藎忱不求自己能夠將所有事情做好,隻求自己盡力而為、問心無愧。

    話說回來,李藎忱現在在保證農業的同時開始抓緊發展商業和工業,是因為他清楚無論是想要建設和發展社會的哪一個方麵,都離不開錢財,教育也好、醫療衛生也罷,沒有足夠的錢財支撐,那麽無論怎麽發展都不可能取得好結果。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後世的口號,放在這個時代中簡直就是個笑話。沒有足夠的地盤、沒有充足的錢財,李藎忱用什麽去發展教育?所以他必須要抓緊賺錢。

    這也是為什麽李藎忱衝到襄陽之後就不得不停住腳步,並不是因為糧食不夠了,這隻是一個小問題,如果李藎忱想要解決的話並不是沒有途徑,要知道巴蜀今年秋收的糧食,李藎忱可沒有怎麽征集,主要都在民間消化掉了。

    這主要還是因為李藎忱考慮到巴蜀的民眾剛剛經曆去年的戰亂,再加上還有很多是剛剛從山上下來的巴人,所以李藎忱並沒有打算在第一年就收重稅,一來是為了給這些百姓一些好印象,二來也是為了讓他們在經曆了顛沛流離之後能夠有些積蓄。

    華夏百姓最是安土重遷,隻要家中有了足夠積蓄,一般都會選擇安心留在這裏,最終生兒育女、繁衍生息,這也是華夏民族能夠不斷地對外擴展、不斷的掙紮求生、不斷的同化外族的根本所在。他們就像是沙漠之中的胡楊,隻要能夠找到立足之地,就能在這裏紮根千年。

    強大的文化自信心和包容性、強大的吃苦耐勞和繁衍生息能力,最終讓華夏民族沒有淹沒在滾滾的時代大潮之中,反而不斷的擴張、不斷的將一片片荒蕪改造為良田屋舍。

    這也是最讓李藎忱欽佩的地方。

    41499/39658917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