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2/2)

作者:然籇字數:4596更新時間:2019-08-10 11:41:02

    因此秋闈的時候,李藎忱親自擬定的題目就是讓考生們議論現在大漢的律法製度是否合適,是否有存在缺漏的部分。這個題目不但緊跟時代,而且還直切朝廷現在推行的法治製度,當初李藎忱擬定題目的時候,就在朝堂上引起議論,不過李藎忱力排眾議,再加上徐陵等人背書,這個題目才算是成為正式的行文題目。

    而秋闈的時候,就有兩個人脫穎而出,位列一甲第一名和第二名。

    第一的人喚作房彥謙,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在考生裏麵絕對不算年輕的——最老的倒是算不上——此人出身曆城房氏,祖輩多出仕北齊,但是等到他登場的時候,北周和北齊一通混戰,北方亂作一團,所以他帶著親眷南下,躲入江表,本來這種初來乍到的北地人,在南方幾乎隻有立錐之地,若在從前,能夠入哪個將領或者王爺的幕中就已經算謝謝地了,不過朝廷現在開科舉,不論出身,自然就給了老房一個出頭的機會。

    曆城房氏,多出清正官吏,對於吏治和法治自然有獨到的見解,脫穎而出在情理之鄭

    曆史上的曆城房氏倒是並沒有南下,而是西進入關中,成為了北周的臣子,但是在這個時代,北方動亂不休,想要尋求和平穩定的曆城房氏,舍棄西方的北周而選擇南方的大漢,也在情理之鄭

    而第二名要比房彥謙年輕一些,喚作杜淹。房彥謙是自己跑來的,杜淹則不一樣,是被楊堅攆過來的。他和楊堅一向不合,但是又不想投奔宇文憲,所以一路被貶謫向南,最後連楊堅都懶得管他死活了,給他掛了一個所謂的廣陵太守——反正廣陵也不在北周的地盤上,你愛去哪兒去哪兒——北周國內沒有立足之地,杜淹索性直接投了南朝,趁著這次機會同樣一鳴驚人。

    當然了,杜氏也不是什麽門戶,杜陵杜氏發跡於三國末年,雖然遠比不上弘農楊氏、聞喜裴氏這些大家族,但是也因為誕生了杜預這樣的名將,因此並非無名之輩,家族傳承在,杜淹學問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而批改試卷的時候,占有很大判分分量的李藎忱,看到這兩個名字之後,倒是有刻意加分的意思。

    並不是因為他們兩個的文章真的讓別人望塵莫及——同樣放出光彩的文章也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個饒後輩。

    曆史上,房彥謙有一個很著名的兒子,叫房玄齡。而杜淹則有一個同樣著名的大侄子,叫杜如晦。

    房謀杜斷,相輔相成,方有貞觀之治。

    李藎忱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把現在還在繈褓之中的杜如晦和應該不過七八歲的房玄齡在未來都收入囊中,也得把這老房和老杜握緊了,可不能讓他們跑掉,更何況這兩個人也的確展露出來了值得李藎忱重視的能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