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2/2)

作者:然籇字數:4686更新時間:2019-08-20 11:33:00

    所以宇文憲雖然幾度想要讓劉休征回來——對於他本人來,劉休征作為這麽多年一向無話不談的諍友,如果能在身邊自然是最好的——但是他也不得不考慮裴矩等人不斷提出的抗議。

    另外對於劉休征自己,當初南渡的時候可是鬥誌昂揚,向宇文憲誇下海口的,結果現在一事無成,完全變成了南方和北方的傳聲筒,甚至都比不上留在鄴城的許善心。

    大家同樣是挖牆腳,很明顯許善心挖牆腳的效果要比自己好上太多,北方世家的態度已經愈發的模棱兩可,可是南方那些接受了自己理論的世家,卻早就已經死無葬身之地。

    劉休征的鬱悶是李藎忱能夠感受到的,如果不是這個家夥還能起到些傳聲的作用,而且隻有他存在,許善心那邊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李藎忱肯定早就已經把他踢到鄴城去了,畢竟眼不見心不煩。

    不過話回來,劉休征越是鬱悶,越能證明李藎忱這邊得人心啊。

    不等群臣恭維兩聲,李藎忱徑直把話題轉移開來:“現在宇文憲沒有給出答複,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各地將士辛苦一下,務必提高警惕,萬萬不可放鬆!”

    “臣遵旨!”裴子烈等人齊聲應道。

    而李藎忱揮手讓他們各自退下。

    宇文憲鬧得這一下子隻是今的插曲,今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

    殿試放榜。

    ——————————-

    “杜兄可緊張?”

    建康秦淮岸邊的一處會館中,身著白衣的士子笑著看向站在二樓憑欄遠眺的中年人。

    這裏是長安會館,顧名思義,就是關中人前來建康落腳集中的地方。華夏風俗,一向安土重遷,即使是背井離鄉,一個地方的人聚在一起也倍感親切,這就是所謂的“他鄉遇故知”。

    所以曆史上隨著明清商貿而在運河沿岸城市快速發展起來的會館,因為大漢商貿的發展,已經先一步出現在曆史舞台上,相比於曆史上的會館更多的是商人往來,這個時代的會館也有不少士人和官員落腳,主要還是因為這背後有官府主持。

    畢竟大漢現在還沒有完善的戶籍製度,外鄉人來到都中或許因為人生地不熟容易出現什麽矛盾衝突,所以把初來的外鄉人集中安置到本地會館之中,也方便統計管理,這樣做也有些類似於長安和洛陽之中的街坊製度。

    隻不過大漢的建康府本來就是當年南渡的主要地區,再加上商貿發展之快,所以建康府內倒是沒有形成嚴格的街坊製,處於能夠促進整個城中商貿流通交流的目的,李藎忱也沒有要求建康府要采取街坊製度,隻是用會館來起到集中外鄉饒作用罷了。

    而出身杜陵杜氏的杜淹,從長安前來建康府,當然就落腳在長安會館之中,雖然身處江南,舉目無親,但是周圍的多數都是關中士子和商賈,大家相互交談,聽到鄉音也倍感親牽

    現在大家所關心的,正是今的放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