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2/2)

作者:然籇字數:4740更新時間:2020-02-03 18:55:08

    當然了,這工程也隻是“初步完成”。

    隻有少數幾個州府完成了配套灌溉設施的建設,另外還有大量的支流河道、閘門、水庫等等計劃中的設施沒有建設,真正完成的其實就隻是鴻溝南北進出口的閘門和主河道而已。

    不過現在大漢急於利用鴻溝河道勾連南北,因此一時間也顧不上那麽多了,先放水再,至於剩下的這些設施,等到今年冬季農閑了之後,再慢慢修建不遲。

    反正也趕不上今年春耕了不是?

    李藎忱跺了跺地麵,腳下這個用石頭堆砌起來的閘門很是堅固。

    在鴻溝疏浚之前,工部就查閱了大量的史料,並進行了沿線實地考察——早在大漢北伐路上,工部就已經開始完成這些工作。

    李藎忱一向要求未雨綢繆,鴻溝作為仍具有河道的古運河,一旦能夠疏浚,將會直接促進南北之間的交流溝通,對於大漢來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考察鴻溝是必然的。

    根據工部的結論,短期內對鴻溝完成疏浚,讓其具備有通行中型船隻的能力,該計劃具有可行性。而鴻溝在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疏浚、一次又一次的堵塞,也有幾點原因。

    一個是大河的含沙量日益增高,隨著氣候逐漸變冷以及戰火破壞,大河上遊的森林逐漸退化為草原乃至於荒漠,導致大河在上遊就裹挾了眾多泥沙而下,這些泥沙逐漸堆積在大河下遊兩岸,不斷的抬高河床和堤岸,同時也卷入諸如鴻溝這樣的中下遊支流裏,讓鴻溝裏的泥沙越來越多,最終堵塞。

    另一個原因實際上和泥沙也有直接的關聯,河床的抬高,導致河水逐漸難以流入鴻溝之中,再加上本來中原地勢,就是北方略高、南方低窪,鴻溝水流是從大河向淮水灌入,河水不能進入鴻溝,單憑淮水向高處流淌,自然是不現實的。

    當然了,長年的戰亂以及灌溉用水的無管製和限製,也讓鴻溝的水用得多、剩下的少。

    逐漸淤塞的河道、越來越少的水流以及兩岸毫無章法的取水,自然而然就導致這條曾經的中原動脈湮沒在萋萋荒草鄭

    針對這些問題,工部提出了“建設閘渠,統一調配,多加利用”的理念。

    簡而言之,通過在鴻溝的出入水口、各個河段上建設水閘甚至水庫,來避免隻有河水向南流而淮水不能向北流的問題,另外鴻溝的水肯定是要用於兩岸灌溉的,所以一處州府用多少,由朝廷統一進行調配、集中修建引水渠道,各地州府不能擅自開挖引水渠和支流,以避免南北入水口左近州府取用過多,中遊州府無水可用的問題。

    而“多加利用”,自然就是盡可能地利用舊有河道、水渠和湖泊,鴻溝原本就是一條“五髒俱全”的運河,疏浚舊有河道以為新河道,毫無問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