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2/2)

作者:然籇字數:4724更新時間:2020-05-13 13:08:30

    從文化和文明的角度來講,這一點似乎並沒有什麽問題。

    諸如林邑啊還有西域諸國啊之類的,在文明發展程度上自然是不可能和華夏相提並論的。不管怎麽,華夏也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下來的,文化底蘊之深厚,放眼世界也是無敵的。

    但是文明的富饒和強大與否,可不能和物產的豐饒與否相掛鉤的。

    固然豐饒的物產可以孕育出來文明,但是不見得就能夠孕育出來一個強大的文明,非洲的物產富饒不富饒?結果不還是被窮的吊兒郎當的歐洲弱著打?要不是從非洲和美洲掠奪了眾多的錢財,歐洲也不可能先一步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在未來快速發展的百年裏一直領先於世界。

    南洋還處於原始狀態,這不能意味著南洋就是一貧如洗,甚至恰恰相反,這還能意味著南洋有大量富饒的物產之前沒有被人發現。

    隨著大漢開發南洋,南洋的豐富礦產以及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植物、動物等等,惹來了大漢朝野的矚目,這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山海經,所以原本華夏思想之中的限製和禁錮自然逐漸被打破。

    人們的目光不再局限於這九州之地,撐死再加上一個西域,而是開始往更廣闊的地方展望,蒼茫大地、浩瀚大海,外麵的世界遠比自己想象之中的廣闊,外麵的世界也遠比自己想象之中的有趣。

    以自己為朝上國,這是華夏曆朝曆代的通病。

    以朝上國自居,自然也就意味著目空無人,不再把其餘的周邊各國放在眼裏,同時也不會想著向這些地方擴張領土。

    固然如很多人所,我們的祖輩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的確已經從原來黃河中下遊的一個部落聯盟發展到了現在幾乎占盡整個亞洲最好地盤的局麵,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我們占據的地盤,所謂的最好,是指的利於耕種,但是實際這一方土地上還是缺少很多重要礦產資源的。

    假如華夏一直保持著原始的農經濟,那麽有這麽一方土地,並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如果華夏想要從工商業上繼續發展,想要盡快積攢財富步入工業社會,那抱歉,這一方土地可能真的不能完全供養的起。根據後世的經驗就可以看到,除了青州,也就是山東這裏抱著一塊金礦、晉陽也就是山西南北有豐富煤炭之外,別的諸如石油、鐵礦、銀礦以及各種金屬礦產之類的,不是在東北就是在西南,更或者在西域的黃沙大漠之鄭

    這些都是大漢發展所需要的。

    因此時至今日,假如大漢的掌舵者依舊隻能看到地上的這些物產,那就未免過於狹隘了。

    地下深藏著的,才是這個國家未來更加需要的。

    地上地下,缺一不可。

    還好李藎忱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當初他剛剛在巴蜀站穩腳跟,就派遣人手深入南中探查礦產,並且頗有收獲,為今日大漢工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