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093 格物致知(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776更新時間:2019-06-30 15:53:19

    甚至到了宋代儒學已經昌盛的年代,仍然有針鋒相對的理解。司馬光便認為,格,為抵禦,抵禦外物誘惑,而後知曉德行至道。

    時下文化士族之所以能占據輿論高地,就是因為各自家學傳承,壟斷了對經義的詮釋權,繼而控製了民風導向的話語權。

    沈哲子教導少年營,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隻做事,不論道。以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立足時下,我有我該做的事情,隻要做事,經義就可以詮釋我的行為。而非捧著一堆大道理,來衡量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該不該做。

    隻要確定這一行為基礎,再保持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無事不可為。

    所以,教導了少年營不足一年的時間,沈哲子就不顧別人勸阻,把人拉出來,進行一次長途跋涉的拉練。

    這群少年大半沒有離開過莊園,野外謀生本領幾近於零,可想而知不會輕鬆。但那又如何,既然一件事應該做,那就試一試。長久困在莊園裏,這些少年的能力也不能獲得長足提升。

    不過沈哲子也沒有什麽經驗,第一次比較保守,隻挑選了六十多個年齡和表現都不錯的少年,經過幾的準備,便正式上路。

    從武康到會稽山陰,直線距離是兩百餘裏,實際路程還要更遠一些。考慮少年們的體力問題,以及或會遇到的麻煩,沈哲子計劃用十時間到達山陰。

    這個消息公布下去之後,少年們歡呼雀躍。這大半年教育熏陶下來,他們不再似父輩們那樣謹慎微,隻想繞著家門過活一生,而是對外界充滿好奇,想要出門去看一眼。

    沈哲子隻公布了出的時間,其他並未作出任何指示。關於拉練的準備工作,全由這群少年自己去做。

    所以出時那一,每一個人的準備都不盡相同,由此也能看出個人不同的性格。

    有人準備了軟弓,有人提著竹槍,有人背上幾鬥糧食,有人披著一張漁網,更有甚者,直接腰間掛了一串的草鞋。每個人都根據自己想法準備了不同物資,就連那提草鞋者都振振有詞要一路賣到山陰去,以換取吃食。

    但這些人都不及沈哲子準備充分,他帶了足足三十名裝備齊全的龍溪卒,還有五輛牛車。

    大半年相處下來,少年們對這位少主敬畏之餘,也不乏親近,看到沈哲子準備的龐大隊伍,當即便有膽大者叫嚷:“少主作弊!”

    沈哲子亦振振有詞:“我何時過不許乘車,你們自己沒有想到,反要怪咎別人!再有叫囂者,一律滾回莊園去!”

    話雖然這麽,但真正上路時,沈哲子也和這群少年一起步行。至於牛車護衛,都是增加一層保障。他是帶這群少年出門拉練,而不是送死。少年們考慮不到的事情,他自然要準備妥當。

    一行人逃荒一般的上路,第一隻走了二十多裏。這是因為次離家過於亢奮,每個人撒歡的馬駒一樣,過了午後,已經累得手腳綿軟,無力為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