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119 黃金水道(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692更新時間:2019-06-30 15:53:28

    但任何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都能明白,這種經營方式看似穩固,但其實成本極高。並不是莊園主的成本高,而是相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會造成極大浪費。

    比如烏程縣,釀酒乃是最大的副業,為了保證原料的供給,必須要種植大量的秫米。但烏程縣土地肥沃,水利便捷,更適合種植稻米。秫米種的多了,稻米產量必然要下降。

    沈哲子這個水網交通的意義在於,可以用最低成本將整個吳興境內秫米聚集到烏程,供給他們釀酒所用。那麽是否還有專門騰出土地種植秫米的必要?

    長城縣盛產竹材,但竹材用6路運輸成本極大,完全沒有販運的價值,因此長城縣境內竹材都是作為柴火燃料來用。可是像餘杭這種瀕海之地,對於竹材的需求量極大。水道貫通後,竹材紮捆順流而下,幾乎沒有成本可以運抵餘杭。

    最顯著的例子自然是海鹽,瀕海之地鹽賤如土,到了吳興,鹽比米價,而在荊襄,鬥鹽斛米,十倍的差價乃至於更高。

    要把一個一個獨立的莊園納入秩序當中,武力碾壓成本極大,反彈隱患也大。便捷的水運能夠讓他們完全沒有凡事皆仰自足的必要,加大與外界進行交易的需求。隻要交易網絡形成,便沒有人能獨立於市場之外。

    沈充難得抽出時間來,與沈哲子漫步在龍溪碼頭貨倉工地上,看著那框架已經搭起,規模極為宏大的貨倉,皺眉道:“若以貨殖為利,貨運周轉販賣最要緊,何必再要修築如此宏大貨倉,虛耗工料物料?”

    沈哲子笑道:“各地所需之物,或止一時,或止定量。若每一筆貨品皆要落單後現籌起運,實在繁瑣,水運便捷亦難彰顯。凡大宗所需貨品,倉儲現貨,即需即取,可謂捷矣。”

    “若諸貨皆備,用錢幾何?貨滯一日,便為一日之損。若貨滯經年,轉銷無路,又有何益?”沈充仍是不解,就算他家有金山銀礦,也禁不住在整個吳興囤積貨品。

    這個問題,沈哲子也早有考慮,並且已經付諸實現,聞言後便笑著解釋道:“貨品之囤積,應因地製宜,與各地商家合謀。各家儲貨於此,我家隻抽工傭。又或我家先取其貨,延後付資。守此暢通水道,坐望生利。長此維持,各地物需皆能了然於胸,早囤貨品,水竭亦能不損其功。”

    水運再便捷,較之後世物流仍是不如。沈哲子敢這麽玩,大量囤貨,實在是因為時下產能低下,物資匱乏,隻要有貨品,不愁滯銷,不愁盈利。

    沈充聞言後微微頷道:“集貨各方,倉儲滿盈,這不是幾戶人家能做到的。以此願景而奮,長久維持下去,終可建功。”

    要讓所有人信重沈家,貨資相托,必然不是短期內能夠做到的。他既然已經認可了沈哲子描繪的前景,心內便也做好了長期奮鬥的打算。

    至於武康農本凋零,田畝不再,這不是多嚴重的事情。會稽自有大片荒地可供開墾,他將嚴氏葦塘中獲救那千餘人供養起來,千金市骨,就是為了示好僑人。與徐茂聯合的更加緊密,日後京口、晉陵僑民可以跨海源源不斷的南下。這都是一些無籍之人,屆時是要編入郡府還是納入沈家,全憑他一言決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