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251 北地孤忠(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434更新時間:2019-06-30 15:54:27

    大凡影響世風的事情,總是會牽一發動全身,丹陽左近這種風潮給了台中執政們一個假象,那就是民皆逐利廢耕,商賈蠶食農本。於是這兩年都中最大的呼聲,就是鼓勵各地州郡加大屯田力度,同時加快對於南遷流民的遷徙和安置。

    這其中,江州和會稽兩地乃是主要接納安置流民的地域。江州是因為首興官屯,由前任江州刺史應詹開始便用這種方式來增加收入、穩定地方,現任刺史溫嶠又是時下為數不多敢為實任的名士,加之台中對於江州政策大開,因而成果顯著。單單去年一年之間便安置流民數萬戶,官屯開墾幾萬頃!

    而會稽的優越則更是顯而易見,潛力大,又安全,加之與京口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興起的規模較之江州隻大不!

    曲阿南承茅山餘脈,境內頗多山巒丘陵,除了分布著比較重要的冶鑄產業之外,也是一個然的練兵場。雖然不可能維持太大的規模,但兩三百人的常規部曲還是不會招惹什麽物議諷諫。分布在兩縣各莊的部曲,按季輪月前往此處接受強度比較高的操練。至於其他暫時輪不到的,那就在各自莊園裏維持一些訓練體能的基本操練。

    送走韓晃後,沈哲子益發感受到局勢之下的洶湧暗潮。因而他並沒有先回莊園,而是與隨員們來到位於縣治城南的鶴崗山。

    鶴崗山頗多野生柘木,這種木材用途諸多,價格高昂,簡直就是不花錢的上等材料。因而沈家頗多部曲在此晝夜砍伐,用高架吊索運送出山區,堆放在平地上。

    這種吊索用堅韌的桑麻、樹皮纖維糅雜牛皮鹿筋製成,雖然較之後世的化工纖維仍是略遜,但是能夠承載的拉伸力也是極強,隻是磨損率很高。單單每年用在這上麵的成本就極為高昂,但是相對於節省的人力,又是極為劃算。

    穿行過山區外圍幾處伐木場,沈哲子便到了一處穀口。這穀口內幾處山泉匯聚成流,左近地勢尚算平坦,環境類似於武康山的醴泉穀。

    此時在穀口兩端各有一個木石營寨矗立著,兩方兵卒彼此正在進行著一場攻寨防守的演習。地上遺棄著各種鉤索、雲梯等各種器械,還有兩座外設突刺拒馬的箭車。

    這種箭車沈哲子不曾見過,也沒有相關的概念,據是北地塢壁主之間打造出來用以抵抗股騎兵侵擾、搶收城外糧食的軍械。造型倒是類似於吳大帝的射虎車,四方柵欄同時還有橫盾,底部連接著長短參差的尖銳木刺。

    投入戰鬥後通常前設壕溝,兩翼有步卒策應,但是移動非常不方便,一旦真的遇到騎兵大規模衝陣,能夠發揮出的殺傷力也有限。因而隻作用來打擊股騎兵斥候,畢竟也很少有塢壁會承受羯胡主力大隊人馬攻打,一旦遇到了那種情況,沒有縱深、補給和外援,也隻能暫時投降以作保命。

    看到這樣的軍械,沈哲子不免聯想到後世的履帶坦克,但這也隻能想想而已。就算真的能打造出那種堅硬的護甲,沒有相匹配的動力和火力配合,投放到戰場上也隻是騎兵鐵蹄下的鐵皮罐頭而已。

    當沈哲子到來時,戰鬥雙方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穀口中充斥著雜亂的喊殺聲、碰撞聲以及鼓號聲。這營寨乃是比照北地常見塢壁按比例建造起來,當然更多體現的是軍事一麵。此事進攻者已經有數十人攀上塢堡外壁,在夾牆上漸漸擴大缺口,後方源源不斷有人衝上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