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265 試水豫州(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608更新時間:2019-06-30 15:54:33

    在眾人尚在沉思之際,席中一個年輕人已是眉飛色舞,按捺不住高聲發問道,正是坐在桓彝身邊的桓溫。那已經極具特色的激凸環眼更是熠熠生輝,可見心情頗為振奮。

    桓彝聽到兒子發問,神情微微一凜,不過片刻後便舒展開,非但沒有阻止,反而隱有欣慰之色。

    然而亦不乏人聽到這話後,眉頭卻是微微蹙起,可見其心對於王師北伐尚是有些遲疑,並不怎麽讚同。

    杜赫聽到這話,卻笑著搖頭道:“以我愚鈍之資,豈敢妄論如此大事。不過古賢者亦有教,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胡虜失道,禮義在我,實在不必強爭一時之功。如今王庭雖偏於江東,然大河塹於前,吳中沃土居後,左為漢沔峰嶺,右為淮泗綿織,此為賜休養之地,謹守此土,步步為營,徐徐而進。久而胡虜勢窮,自崩而散。”

    聽到杜赫並不認同激進北伐,如桓溫這一類有誌策馬中原、興建事功的年輕人不免有些失望。而另一些老成持重者,則是聽得微微頷首,不免對這年輕人高看一眼,而桓彝更是忍不住拍案感慨道:“武庫有繼矣!”

    聽到桓彝這句話,沈哲子眸子微微一閃,明白今的目的算是達到了。如今的桓彝雖然其位並不尊崇,但卻已經隱然成為江東第一流的名士,更是久負臧否識鑒之能。杜赫那位至交好友褚季野,正是因為得到桓彝“皮裏春秋”的讚語,才在都中逐漸養出名望。

    杜赫對於南北形勢的看法,沈哲子早在那投獻之書中有了很全麵的了解。其針對於羯胡和江東政局走向的分析,沈哲子還是比較認同的,但像這種徐徐而進、等待羯胡自己崩潰瓦解而後乘勢收複故土的看法,則過於理想化,其實沈哲子也是不認同的。

    要知道如今北地可並非隻有羯胡一家,周遭群狼環伺,隻有積極進取,打出秦漢以降的威風來,才能震懾群獠,繼而北複故土。

    但沈哲子也知道,要在短時間內重振這些信心膽氣俱已凋零大半、彼此之間利益糾葛又是錯綜複雜的時人之心,是不大可能的。如杜赫這種能夠主動提議經營漢沔、淮泗,卻敵於江北的想法,已經是相當難得的進取,而更難得的是,這想法並非憑空滋生出來,而是有著一整套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支持。

    將要到來的亂事,乃是長久積怨乃至於王敦之禍的餘韻,沈哲子對此也無能為力。但是動蕩之後必然要伴隨著一係列的勢力格局重新分配,沈哲子並不打算坐觀。曆陽蘇峻如果起兵,則必然要爭取豫州祖約的支持,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沈哲子並不擔心因自己涉入過多而導致豫州置身事外。

    時下的祖約雖然擔任著豫州刺史,但其實能夠掌握的地方也就隻有豫州治所壽春周遭一片區域。至於其他地域,或是掌握在各據一方的流民帥塢壁主手中,或是沉淪在羯胡鐵蹄之下。但若祖約不在了,那麽祖逖北伐留下的功業將蕩然無存,而朝廷在豫州也就幾乎沒有了能夠直接施加影響的據點。

    所以,豫州成了沈哲子在動亂後必然要落子的一點,真正開始著手為日後的北伐而布局。雖然有這樣一個想法,但至於要派何人前往,沈哲子心內仍是遲疑不決。早先他屬意的人選是郭誦,但郭誦此人雖然是百戰悍將,勇則勇矣,最大的問題卻是名望不具,而且似乎並不具備統籌內外、獨當一麵的特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