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284 失眾獨夫(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050更新時間:2019-06-30 15:54:39

    而庾條所言的在籍民夫,那都是正當壯年的勞力,每一人背後都意味著一個數口之家。換言之,單單京口這一地對於流民的安置和統禦,幾乎就已經達到江州兩任刺史數年苦功!

    除此之外,更讓溫嶠感到詫異的,是庾條數據中對於京口並其周邊流民總數的統計,不隻得出一個將近二十萬戶的總數,數額更是精確到了千數級。如果這個數字並非胡亂捏造而是有確定的統計渠道,那麽這個隱爵對於京口的掌控力道可就太強了。

    要知道,流民南遷,本身便不是官府控製下的集體遷移,而是各家各戶自發的南來避禍。這其中又有豪強高門蔭占裹挾諸多人口,早年朝廷行過幾次規模土斷,往往都因掌握不到具體的流民情況而隻能流於淺表,很難深入進行下去。因為這關乎到各個人家切身利益,哪怕台省執政高官,對此都是不予配合。

    溫嶠對此感到詫異,也是因為對京口情況的了解不深。如今京口左近各家立業興家的方式,並非以往世族莊園的常態,商賈集貨占了很大的比重。隻要有經濟行為,哪怕沒有成熟係統的金融觀念配合指導,資本都是趨向於高回報、高利潤的經濟行為。

    如今的京口乃是一個覆蓋大半江東的貨品集散地,各方物產畢集於此,予求予取,以往那種自耕自足、用度皆賴自產的生存方式,成本反而變高起來。尤其京口左近本身便沒有太多現成的可耕作土地,這就使得各家對於開墾荒地的積極性進一步降低。

    蔭占人口,最大的用途就是莊園耕作,但是莊園耕作本身便已經在京口式微,那麽早先蔭占的丁口在不能投入生產的情況下,反而成了一種負擔和累贅。所以如今在京口,漸漸興起一股罷退蔭戶的風潮,大量的蔭戶被世家自發性的排擠出來。

    隱爵如今覆蓋整個京口地區,完全不需要用什麽強硬手段,自然而然就能掌握到這些新增人口的數據。這一部分被世家排擠出來的蔭戶,一方麵南遷至會稽這個地廣人稀的吳中腹心,一方麵居近京口安置,由商盟出麵組織大規模的墾田生產,居近提供各種交易產品。

    如此深刻的變革,都是在京口本身並沒有一個強力官方幹涉的前提下完成,並且仍在持續升溫。除了庾條這種深刻介入其中,親眼所見,親力親為者,局外人真的很難理解如今的京口是怎樣一種形態。

    正因有這樣的認知,庾條才敢於違背大兄的意願,因為他深知,承載如今京口之繁榮最重要的底盤之一,正是由沈家所主導的吳中商盟。時下京口這些僑門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存方式,誰要破壞眼前這一切,無疑就是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麵,舉目皆敵!

    不同於溫嶠單純的感慨,庾亮在聽到庾條講述諸多京口現狀時,更多的是深深的警惕。雖然他始終不曾放棄對京口的關注,並且屢次下詔排遣官員前往京口巡視、勸耕,但對於京口真實的情況,確實是所知不多。

    尤其在聽到京口諸多貨品交易當中,關係到民生之本的米糧交易每月竟有幾十萬斛之多,庾亮便更加的心驚。過往幾年,江東並無戰事,各方賦稅也都上繳及時,數年積累之下,如今都中府庫儲糧不過在三十多萬斛之間,較之京口一月的交易量居然都差之甚遠!

    換言之,假使有一四方糧道斷絕,朝廷若想維穩京口局勢,便必須要承擔一個如此大的糧食缺口!而朝廷所掌握的糧食,甚至不足維持一個月的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