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317 郗公之困(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292更新時間:2019-06-30 15:54:58

    大江對麵不遠處,便是車騎將軍、高平侯、徐州刺史郗鑒的行營所在。相對於對岸京口的繁榮,淮北這裏的節慶氣氛便要遠遜許多,為了防備民眾聚在一起滋生事端,郗鑒甚至派軍沿江布防,禁止民眾靠近大江。

    由於新任中書侍郎流露出的忌憚之意,為了避嫌,郗鑒將過往淮北軍在大江沿岸布置的許多據點和巡江軍卒都撤回來。當然這其中也不乏要還以顏色的意味,畢竟如果沒有淮北軍監察大江,曆陽叛軍隨時都有可能踏波東進。

    雖然郗鑒也知曆陽如今反叛,他自己是有些難以自辯的。但如今多事之季,中書如此忌憚於他,麵子上召他過江見駕的舉動都沒有,卻讓他有些無法接受。若他真的有心響應曆陽,京口豈能安穩!

    其實如今郗鑒處境也是有幾分尷尬,早年他在京口被京口各家僑門聯合驅逐至廣陵。這口惡氣他暫時忍耐下來,過江後憑著舊望並人脈,縱橫捭闔,快速平滅劉遐餘部的叛亂。雖然還有前任中書安插的郭默於此處掣肘,但淮北的大局總算能夠有所維持。

    其實在郗鑒心裏,始終存著一個念頭,那就是過江重掌京口局麵。京口是淮北的大後方,若是不掌握京口,那麽他在淮北無論經營起怎樣的局麵,都將是無根之木,一旦羯胡大軍洶湧而來後方又無以為繼,再好的局麵旦夕之間都會被摧毀!

    而且當年被從京口狼狽驅逐到淮北廣陵,與郗鑒而言也是一樁難以釋懷的恥辱。他也知自己擅自過江影響可大可,尤其在前任中書虎視各方的情況下,更是一動不如一靜。因而也隻是安心留在廣陵,希望京口自己發生動亂。

    過往數年,眼看著京口非但未亂,甚至有越來越繁榮的趨勢。反而是他自己所鎮守的淮北,各地守將與京口的聯係越來越密切。郗鑒雖然是這些人名義上的上官,但流民帥自有其生存方式,他對此也隻能勸告警醒而不能直接插手幹涉。

    正因如此,郗鑒不得不與王太保加深聯係,以期在台中能有強大的呼應。若不然,長此以往下去,他在淮北將會更加可有可無。

    就是在這樣不乏煎熬的等待中,郗鑒終於等到了時局的大變故。雖然對於曆陽之叛心中不乏惋惜,但郗鑒也深知,憑前任中書的為政風格,曆陽不叛,其他地方也會生亂,比如他所鎮守的淮北。所以郗鑒考慮更多還是勤王之事,至於私心,也是希望自家能夠代表朝廷對淮北流民帥施以更牢固的羈縻。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轉變太快,快到郗鑒都來不及做出反應,繼而便出現了眼前的局麵。原本行台安置在京口,郗鑒也是樂見其成,畢竟相對於其他各方,廣陵與京口一水之隔,他是占據了絕對的地利。

    可是這表麵上的地利,並沒能轉化為具體的優勢。郗鑒如今雖然督五州軍事,一時位尊無二,但他實際上能夠影響到的範圍,仍然是過往淮北這一片,甚至連淮北都隱有失控之勢。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體現就是,當他召集一眾屬下部將準備商議來日淮北軍要如何應對時,有近乎一半的部將缺席!當然這些人表麵上理由也是充分,有的與蘇峻舊誼深厚所以要避嫌,有的補給匱乏難以出動,有的則要鎮守地方防備羯胡劫掠。但是私底下,郗鑒敢肯定這些肯定或多或少都與對岸有所溝通!

    對於這些手握勁卒、長期鎮守邊陲動蕩之地的流民帥們而言,過江乃是最大誘惑。且不如今把持京畿,令下震蕩的蘇峻,單單早先留在江對麵、如今更是賺得缽滿盆滿的徐茂等劉遐舊部,早已讓這些人豔羨不已。如今朝廷急需招人平叛,於這些人而言自是難得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