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320 東揚成軍(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018更新時間:2019-06-30 15:54:59

    原會稽內史沈充進位鎮軍將軍、東揚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督東揚、交、廣、寧四州軍事,同時加錄尚書事。最後這一條,是庾懌硬要加上去的,因為在他看來現在的中樞實在是權弱,沈充加錄尚書事一定程度上可以對他的事權有所補充。

    新立一州,原本是伴隨著大量的繁瑣工作,原本的行政構架要梳理,州郡之間的籍冊要交割,最重要的是審核丁籍進行土斷,沒有一年半載是完成不了的。但是現在事從權宜,國難為先,其他諸事都可不計,最重要的是軍事班底要快速搭建起來。

    時下江東軍製仍是世兵製為主體,家兵部曲作為補充。然而眼下起兵在即,再去分割軍戶征召兵眾已經來不及。況且包括會稽在內,這數郡之地兵甲都是稀缺,若是強硬劃分軍戶,不得不考慮民怨問題。須知一旦成為軍戶,那是要世世代代承擔兵役的,絕非一時頭腦發熱就能做出決定。

    所以南北各家在經過幾輪商討後,最終才決定給予東揚州十軍的旗鼓編製,由州府自行招募義勇成軍,當然錢糧軍資仍要由行台撥付。不過這也隻是取一個名義上的節製權,皇太後與琅琊王輕身出逃,行台如今又沒有一丁點的財賦進項,最終還要靠吳中人家進獻為用。

    但這些都不成問題,朝廷願意讓步準許吳中立州,對吳人而言已經是一個莫大勝利。以往哪怕沒有這個名分,他們也要出人出糧的舉義。如今是用錢糧資助吳中子弟兵,自然沒有什麽怨言。

    對於自家第一次掌握到軍事上的優勢,沈哲子也是分外熱心,基於早先就已經鋪墊好的氛圍,趁著如今京口各家族人畢集於此的時候,多方奔走,錢糧已經不成問題。在詔書下達的第一,吳興、會稽、臨海三郡夏稅已經提前押運到了京口,大大填補了行台錢糧的空白。

    與此同時,以沈家為代表的吳興人家向行台捐輸錢五千萬、糧二十萬斛、甲具數千副、餘者物資更是不計其數。如今正是春潮之際,這些物資沒用多久便統統到達了京口。會稽方麵亦有捐輸,不過被中樞詔令暫停餘杭,遣使清點完畢後撥付東揚州軍資。

    吳人對於這件事的熱情,不隻震驚了京口諸公,就連沈哲子都是大受觸動。東揚州募軍令剛剛發出,不旋踵便讓整個吳中騷動不已。更遠處的會稽、吳興情況如何,沈哲子還不知,但是近處的吳郡幾乎是一整家子弟往南去投軍。更有甚者,就連京口這裏早已經進仕的吳中子弟都棄官南去投軍。

    人的熱情很難去以政治利益的得失去考量,而吳人對於擁有自己子弟兵的這種熱切急迫心情,沈哲子雖然早有預料,但親見如此才知自己仍是低估了鄉人們的熱情。自舊吳滅亡至今,吳人雖然一直擔著一個易動難安的名聲,但事實上始終不曾擁有正規的守護鄉土的軍事力量,會稽軍州的建立,徹底打破了這一空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