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375 惟強自縛(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748更新時間:2019-06-30 15:55:18

    前幾沈哲子在曲阿時,庾懌來信言道一個問題,是陸曄等人近來在行台頗為活躍。雖然明麵上還是恪守禮數,但是私底下卻是頻頻接見許多吳中人家。如果沈哲子沒有猜錯,那麽他們私底下就是在謀劃遷都之事。

    如果不考慮北地的局勢,不考慮日後的北伐問題,哪怕是沈哲子也承認,遷都對於時下的江東而言,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如今建康已經殘破不堪,江北也已經無險可守,如果還要將都城留在建康,不隻建康要重建,江北也要從頭開始經營,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問題。不人力問題,單單財力上,朝廷就根本無法承擔。

    但假使將都城遷至江東,大江塹阻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邊防的壓力,而另一方麵,又能直接獲得吳地錢糧滋養,有利於最快建立秩序。但如此一來,朝廷可能就此便窩在了江東或者吳中,前景將更加堪憂。

    如果離開建康,拉遠了與荊州的距離,這個江東最重要方鎮極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個半獨立的存在。同時有了吳人設置的障礙,淮北那些流民帥也必然會與朝廷漸行漸遠,非但不能成為助力,極有可能演化成為獨立的軍閥或是幹脆成為北方進攻江東的急先鋒!

    但問題是,這件事確實會給吳人帶來極大的好處,而吳人又是沈家勢力最重要的底牌。沈哲子今時的強硬,極大程度上來自於吳人的支持,他不能罔顧吳人在這件事情上的看法。

    遷都是絕對不行的,沈哲子卻不能直言反對,所以他要幫王導維持住這個底線。該得的利益,沈哲子不會手軟,不會退讓,他比別人優勢的地方是他知道那一道線在哪裏,知道需要適可而止。退縮忍讓誠然讓人居喪,但若是一味的高歌猛進,人會撐死的,必然要有一個消化緩衝的時間。

    南北高門,都是壞種,僑姓人家不是什麽好東西,吳人還要更劣幾分。當然這個優劣不是指的品行,而是要看對時局是好是壞。吳人當國,不會比僑人更好,甚至還有可能更劣。就算沈哲子現在直接進入台城作為執政大佬,他也無力去平複解決那些積壓已久的矛盾。

    即便不考慮大是大非的問題,單純從自家的利害而言,遷都也不是一件好事。沈家對吳中最大的貢獻是帶領鄉人們爭取並且建立起來吳人自己的軍隊,假使遷都成功,那麽倡導遷都的人在吳人當中將會獲得極大名望,一舉壓過沈家已經獲得的榮光。並且,沈家將不得不承擔起來日或會發生的內戰壓力。

    所以,沈哲子現在與王導是殊途同歸,雖然立場不盡相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王導現在強硬不起來,那麽也隻能由沈哲子擔當起這個責任。

    話到這一步,沈哲子也不再隱瞞自己的意圖,便在車上對王導建議道:“行台本為平亂權宜之立,如今亂事將定,皇太後陛下也不宜久留都外,致使令出多門,不利於局麵的穩定。晚輩覺得,何時往行台去迎接皇太後陛下,也應在近日決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