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633 江北初陣(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718更新時間:2019-06-30 15:57:22

    因為前路並沒有什麽要衝和強勁的對手,沈哲子所部行進也並不快。當然最主要的也是想快也快不了,梅雨之際過江,優勢在於有四通八達的水道可供依仗。

    沈哲子所部最初上路時,尚有大江分支的橫江浦可供依仗,因而行進還算順利。可是漫過曆陽,行到含山附近時,橫江浦上遊早已擁堵難行,哪怕有雨水補充,也隻是形成了一片片淤積的窪地。

    水路由此斷途,若是直接仰仗人力、畜力,還要在此等候數日待到後隊趕上。不過幸在前方十餘裏外另有一條舊吳水道,可供繼續前行。於是後續兩時間裏,前陣兵卒們又轉為工兵,清理河淤,開挖水渠,將兩條水道勾連起來。

    但從效率而論,當然直接牛馬畜力轉運輜重要便捷一些,但沈哲子今次北進也不是一錘子買賣,鋪墊好一個基礎,後續也能持續借重水力。

    南北對峙,在淮泗之間大片戰略緩衝區域,而江東又沒有大規模的騎兵隊伍可供調集奔襲,為了避免過於冗雜龐大的後勤隊伍,依仗水道是一個必定的選擇。所以曆次向北用兵,兵卒們除了殺敵攻城掠地之外,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挖掘水道。

    原本這種任務,自然是交給民夫最為恰當,甲士們也能保存戰力。但問題是,在這一片緩衝地帶,幾無可以征發的民力!

    講到這一點,那也是前輩造孽、後人遭殃!三國年代吳魏對峙,誠然圍繞合肥要塞展開數次大戰,但接連折戟之後,東吳也不再將合肥當作必取之地,將重心轉移為對人口的掠奪。頻頻過江深刨重犁,而曹魏在這方麵自然也不會手軟,民眾盡數往北抽調,造成一片廣袤的無人地。

    雖然中朝南北合一,但短短幾十年的統一,根本不足以讓這一片久受戕害的土地恢複生息。接下來又是衣冠南渡的永嘉大亂世,這一片百戰之地更加談不上什麽經營和休養。

    荒涼,這是沈哲子一路行來最大感觸,放眼望去、林草青蔥,但就是沒有人煙。舊年的坡塘、村舍,撥開那雜亂茂盛的荒草,依稀還有痕跡可存。野鳥築巢,豺狼橫掠,就是沒有人煙!

    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隊伍在此駐紮第一夜,便遭到了襲擊。

    夜中仍是沉甸甸的陰雲,際星月無蹤。沈哲子在中軍營帳中睡下未久,便聽到營門處鼓響示警,他即刻披甲衝出營帳。此時帳外已是營火大漲,沈哲子在親衛簇擁下,持劍匆匆奔往騷亂之處,行至半途,已有兵尉舉旗馳來,回報輜重營遭到不明敵人騷擾,負責訓營的沈牧部已經將賊眾擊退且遠追出去。

    沈哲子聽到這裏,眉頭不禁一皺,夜色沉重,敵暗我明,最重要是守住營盤不失,實在不宜出營遠追。不過轉念一想,沈牧也是久從於軍旅,這種軍事常識應該不會不知,既然追出去,想必也是有其考量,或是夜襲之眾真的並不足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