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27 大控淮道(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786更新時間:2019-06-30 15:57:57

    曆史上劉裕北伐那一場驚世大戰,並不是卻月陣的初戰,而是一個集大成的體現。卻月陣真正發端,還在北府軍南入吳中清剿師道叛亂之時。

    吳中水網密布,師道叛軍中又多有熟悉地理形勢的吳中豪宗加入,北府軍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在那樣的戰爭環境下,幾乎沒有什麽優勢可言。如果是隊突進,很有可能被叛軍靈活調度局部優勢分而擊破,如果大隊集結進發,那麽叛軍便可化整為零在鄉土遊走避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月陣才有了用武之地。首先要有絕對優勢的水軍以控製水路,才能化解掉卻月陣的機動力不足,通過水軍將車陣快速投入戰場,同時防備側翼後路,予以接應。而如果想盡力擴大戰果,則還需要輕騎配合,在打破敵軍衝陣後,騎兵衝出衝擊潰陣,從而將勝果最大化。

    簡而言之,卻月陣乃是一座移動的營壘,可以通過水軍的配合隨時投入到各處戰場,以收堅陣之效。但同時,戰車結陣效果其實要比正軌的營盤軍壘弱得多,而且因為機動力不足,如果脫離水道太遠,沒有靈活的水路配合,極有可能被捂死在陸地上。

    為了彌補戰車較之營壘遠遜的防護力,所以陣中士卒械用必須要充足且多樣性,這樣才具有靈活多變的防禦方式和戰鬥節奏,盡可能的增加殺傷力。

    如果沒有了這些條件配合,卻月陣便談不上實用性。畢竟,戰車結陣在本質上而言是已經被曆史所淘汰的戰術。而卻月陣的最大作用也不是主動出擊,而是防守。尤其是在防守水陸要津、敵之必攻,因為省去了建築固定營壘的時間,結陣便捷,俱有突然性,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騙性,所以往往能夠收以奇效。

    換言之,如果沈哲子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大量的財貨投入,能夠在沿淮各處全部建立營壘據點,那麽他根本不需要仰仗卻月陣這一個權宜之策。但是那樣一來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巨,實在不可想象。而且營壘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被圍擊攻破,便失去了其軍事作用。

    所以入鎮後,沈哲子也是重點打造戰車,訓練這種水陸並濟的戰法。在這一場壽春防禦戰中,淮南軍雖然處於極大的劣實,但在水路的控製權上,卻有著極大的掌控力。同時,淮水每一處可渡河段,對於羯胡而言都是必攻之處。

    所以這一戰,簡直就是為卻月陣量身打造,又或者卻月陣本身就是為了這種戰場環境而發明。奴兵們以為他們衝的是一處軍陣,但其實是一座堅城,而且還具有城池所不具備的反擊方式和機動性。

    當然沈哲子也並不認為單憑此法就能穩操勝券,巨大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單憑一兩種戰術就能彌補追平。在水路的防守上,其實並沒有太多可以利用的技巧,本質上無非是設置障礙、摧毀船隻而已。

    吳後主孫皓,為了抵禦中朝晉軍的南征,鐵索橫江,聽起來雖然有點笨,但其實也是水戰的基本戰法。沈哲子雖然與江東民家交情深厚、關係密切,但也做不到一國之君那麽強大的征發力度和豪邁手筆,而且成本太高,實用性卻不大。他所擁有的冶鑄工坊,單純的打製軍械已經忙得焦頭爛額,更不可能打造鐵索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