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777 季龍將逃(2/5)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6702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27

    如此雄厚的積累,甚至能與分陝重鎮的荊州平分秋色,絕非淮南短時間內能夠追得上。單純被甲之兵,徐州便是淮南軍將近兩倍,而且絕非七拚八湊的倉促成軍,幾乎每一個兵卒都有最少一兩次參與和奴軍的作戰。

    但是在親眼見識到淮南軍如此強大動員力之後,郗鑒也不得不承認,哪怕是現在與淮南軍發生正麵衝突,徐州軍未必能夠占到上風,甚至還極有可能落敗。這與雙方整體實力和潛力無關,而是徐州軍根本不可能做到力量如此集中的調度投用。

    郗鑒雖然是徐州刺史,但這個職位並不能給他帶來嚴控地方的權力。他更近似區域內的軍頭盟主,在不能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能夠直接指揮的隻有自己的嫡係人馬,即便是再加上一些深受他影響的軍頭,能夠直接調用的人力也不超過兩萬之眾。如果再考慮到更深層次的民力、後勤給養等限製,這個數字還會更。

    所以在開戰以來,徐州軍的表現幾乎沒有亮眼之處,與近畔淮南軍相比更是相形見絀。在許多時候都表現出反應遲鈍,不能抓住戰機的問題。比如此前在穎口之戰前夕,沈哲子便判斷出坐鎮淮陰的奴軍石堪極有可能已經離鎮,建議郗鑒不妨猛攻淮陰。

    當時郗鑒是有一些猶豫不決,一則本身便是持重求穩,二則也是來自部眾的阻力。結果因此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沒能搶在奴軍大部抵達淮北之前攻下淮陰。而其後雖然又有發動,除了軍事上的考慮之外,更多還是由於淮南軍穎口大捷給徐州軍一幹軍頭們所帶來的壓力。

    雖然此戰順利拿下了淮陰,但卻讓淮南軍陷入三麵作戰的窘境,也造成了渦口的丟失。渦口雖然是淮南與徐州軍共防,但在台中備案還是徐州軍的防區,與盱眙是一個共同的戰場。

    假使淮南軍沒有在肥口強阻奴軍潁上舟師,致使奴軍舟船乏用,很有可能石虎大軍已經順勢突破淮水,在淮南之地肆虐馳騁。一旦發生那樣的情況,拿下淮陰之後徐州軍也必須要後撤回防腹心之地,此前攻打淮陰便成了顧此失彼的愚蠢舉動,得不償失。

    類似淮南這種將主一聲令下,鎮中絕無異議,軍民、將士俱都齊心協力備戰的情況,在眼下的徐鎮,是絕無可能出現的。就算是郗鑒強行下令,諸將也會因為排兵布陣,何者攻堅、何者鎮後而爭執不休,不會得到快速執行。

    所以對於沈哲子在淮南這種一不二的權柄和威望,郗鑒也真是發自肺腑的感到羨慕。但就算是羨慕,他也明白換了另一個人身在此位,未必能夠做到沈哲子這一步,哪怕是淮南如今名義上的上官庾懌都不能。威望尚還在其次,淮南從收複到建鎮包括後續的整頓、維持到備戰,諸事俱都決於沈哲子一人。這是其他軍鎮,包括荊州在內都沒有的情況。

    更何況,如今淮南軍民所用俱都仰於外補,而這外補最關鍵的核心便是沈哲子。如果沈哲子不在其位,那些吳人們就算是瘋了,也不能將一粒米糧投入到千裏之外的遠鄉之地。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之外,也在於開戰以來淮南軍所取得的驕人戰績。淮南軍拚湊成師,決不可稱之為勁旅,尤其是那些鄉人軍隊,在開戰伊始沈哲子甚至根本不敢將之投入到第一序列的戰鬥。奴軍屢次強攻,仿佛一個大錘,將淮南軍整部敲打的更為凝實,渾然一體。若是在開戰伊始便如此壓榨潛力,來自鄉人的阻力之大,將會成為戰爭中絕不可控的隱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