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05 同儕共扶(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704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36

    戍堡內早已經備下了熱湯、藥羹等禦寒之物,當沈哲子行出時,整支儀駕隊伍都已經被接納進戍堡來。兵將們衣甲都用幹燥絨草塞得滿滿,這是為了避免驟寒驟暖之際雪融潮氣侵體。

    因為淮南軍中本身便有大量來自江東的士卒,所以對於冬日禦寒,沈哲子也是極為重視。此前鎮中便廣蓄幹柴、木炭等取暖之物,加之因為繳獲大量的奴軍械用,這一方麵所用倒是不乏。戍堡內圍牆下聯排支起營帳,營帳內大鼎熱湯冒著滾滾熱氣,另有壁道繞牆,熱水嘩嘩流動,竹節引水可供沐浴洗濯。

    隊伍中將士們很快被分批安置在這些營帳內,當身上寒氣驅散,手足再次恢複靈活之後,這才發現戍堡內的取暖是有一些不同。並非在各個營帳單獨置灶引火,暖氣主要來自於腳下的地龍和穿營而過的壁道。而這些熱氣的主要源頭,便來自於戍堡四角各自建造的幾座碩大高爐。

    這也是淮南軍如今所取的主要供暖方式,如此集**暖,一方麵省去了再將取暖物資分發配給各營的工序,能夠更有效的防火節薪,另一方麵這些高爐也都兼具炊冶之能。當然由於熱量的循環走失,這些高爐是達不到專業的冶鑄標準,但是次第間歇性的供暖,除了滿足取暖用途之外,也能燒製一些簡單陶器或是打造一些工藝要求不高的鐵製農具。

    如今的淮南,取暖所用已經不獨獨隻有薪柴、木炭等生物能源,已經開始出現規模不的煤炭。淮北譙郡、蘄縣等地,在後世便是著名的徐煤產地,而在當下這個年代,鄉間采煤取暖事炊已成風氣。甚至當沈牧這一路人馬衝入譙城一舉繳獲奴軍在此遺棄的大量輜重時,其中便包括數萬斤石炭。趁著渦水最後一段通航期,這一部分石炭被運回了淮南。

    但這其實完全是沈哲子那些奇趣意念在作祟,事實上在當下這個年代的植被覆蓋率,或是尋常寒苦人家還要因豪宗高門封山禁澤而憂慮無處樵采,像淮南軍這樣龐大的軍事集團,隻要有著足夠的勞力,完全可以就近砍伐滿足所用,將如此珍貴的運力用在沉重的煤炭上,怎麽算都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甚至在淮南當地勘測礦藏尋覓礦產,都要比從別處運輸更加便捷。隻是眼下沈哲子還抽不出太多時間來運作此事。而且不獨於此,未來淮南圍繞軍工、民生之類還有許多頗為宏大的構想,都在等待時機排期推動。

    而運力的限製,也是古代煤炭之所以不能大範圍應用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在一些優質煤礦的產地,不隻使用煤炭已經蔚然成風,甚至早在三國時期便已經有了頗具專業性的開采技術。

    當沈哲子行至戍堡前麵時,看到謝尚和庾彬他們正圍繞著戍堡內一座正熊熊燃燒的火爐嘖嘖稱奇。這一類的取暖設施,原理倒並不複雜,隻要觀其構架,略加思忖都能想得明白。

    由於時下還沒有太多能夠經受住高溫煆燒的材料,所以這一座高爐較之後世那種集**暖的大鍋爐,其實還比較原始,能夠提供的熱力沒有那麽大,而且報廢周期很短,往往三五日便要再造一座高爐。但跟細致到每一座營房都要築灶取暖相比,這仍然算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的方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