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38 不肖子孫(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568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48

    陶侃得知之後自是大怒,他這些蠢物兒子們,個頂個的不讓他省心。即便是他有此類想法,那也應該徐徐陰圖,試探人意之後再作打算,這樣直接找上門去問到當麵,那麽是讓人答應還是不答應?擺明了就是在逼人要與陶家劃清界線!

    後續襄陽戰場上,之所以沒能集結眾力打出一場類似淮南那種震驚世人的決戰,其實也有著這方麵的原因。眾將或有忌憚,或有猜疑,寧肯各自為戰,都不願集結起來,唯恐被奪部曲人眾,成為陶家諸子內鬥爭位的犧牲品。

    兒子多了未必是福,尤其不成器的也多,對於那幾個特別過分的兒子,陶侃恨不能收而殺之!如今這個形勢,就算他此前真有類似的想法,但是眾將已生離合之心,尤其一些反對者警覺已生,私下不乏勾連,已經不可再謀。像這樣的舊日中傷謠言再次喧囂塵上,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所以,為了能夠平息眾願,表明自己的態度,襄陽戰後不久,陶侃膝下諸子凡在鎮中任職者,俱都被去職不用,全都弄巧成拙。

    “兒輩俱是豚犬庸才,實在是難堪重用。家勢未來若想安穩以繼,還要多多仰仗彥遐看顧。”

    陶侃講起這話,心內頗多感慨,對於陶臻的才能和眼光,他是十分的信任。要知道他能有如今的名位,也是多虧了陶臻的幫忙。

    陶家在東吳年代不入世族,中朝之後則更加式微。陶侃早年雖然也在注意結好名流,但其實收效甚微。他人生真正迎來轉機,已是年過四十之後,當時中朝名臣劉弘坐鎮荊州,恰逢義陽蠻族張昌作亂,陶侃被劉弘招至麾下,才終於得以領兵作戰,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並且在其後的陳敏作亂中,得以出任舉足輕重的江夏相。

    然而好景不長,過了沒多久,陶侃的恩主劉弘便去世,而陶侃也因喪母而不得不離職服喪。等到他再次出山時,局勢已經發生大變,當時琅琊王司馬睿已經南渡,且與時任江州刺史的華軼不乏矛盾。

    陶侃當時被華軼舉用,然而他的侄子陶臻卻認為華軼勢不能久,背著陶侃私下裏投靠了琅琊王司馬睿,逼得陶侃不得不與華軼劃清界線。事實證明,陶臻的選擇是對的,假使當時沒有陶臻私自決定,陶侃或許已經要給華軼陪葬,更不可能獲得如今的權勢名位!

    陶侃自知家事如何,他以寒素身登高位,雖然過去這些年也不乏提攜施恩,在鎮中頗具人望,但是得罪的人也不少。一旦權位不在,極有可能會遭到打擊報複,尤其諸子俱都頑劣,一個個不知憂為何物,他在世時尚可有舊情庇護,可是一旦不在了,很有可能便禍不遠矣。

    兒子們不堪寄望,所以陶侃也隻能將希望寄托在陶臻身上。

    陶臻聽到這話後,也是不乏苦笑,歎息道:“叔父厚望寄我,我又怎麽敢懈怠。我隻是擔心才庸力淺,未必能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