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40 法從陶公(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786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49

    庾懌突然出現在武昌,老實就連陶侃都嚇了一跳,當然早在他確定派出孫子陶弘的時候,便已經有所預見,隻是覺得希望不大,也沒想到庾懌竟然真的敢於如此行險。

    要知道此行太多不可測的凶險了,首先自己還在不在鎮,即便在鎮心意又是如何,願不願意幫助庾懌?還有就算他願意幫忙,庾懌又相不相信他還有穩定住局麵的能力?就算是能夠成事,接下來又該怎樣解決台內反擊以及洶湧人情?

    諸多艱難,難以盡論,庾懌能否坐穩荊州,希望實在渺茫!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渺茫的機會,庾懌便果然出現在了荊州!老實,對於這樣冒險的行為,陶侃是實在不能認同。因為這本身就與他的性格相悖,他無論用兵還是做人,向來都求穩重,曆次江東紛爭動蕩,他都能立於紛爭的核心之外,這也是他能夠長存於時局之內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從公心而論,陶侃並不認為庾懌是一個合適的繼任者。荊州分陝之重,必須要有成熟穩重之人坐鎮,庾懌顯然不是這種人。

    甚至於包括其身後呼之欲出的沈哲子,陶侃都是有些不能認同。這兩人在豫州頻頻用事,不考慮大局,屢屢撩撥羯國,結果引得羯國幾十萬大軍南來,各鎮俱都陷入苦戰,江東危在旦夕!

    但不認同是一方麵,陶侃又不得不佩服其人確有勇進犯險的資格,而且似有命相助,就連奴主石勒都貢獻性命來助其人成事。這當中的膽色、才具,以及運氣,也實在令人恨不能以身代之。

    今次荊州之行,看似仍然犯險,但是實話,庾懌出現在武昌那一刻開始,無論陶侃是什麽樣的想法,都已經不再重要。庾懌是已經用行動來證明,他是願意為了荊州而賭上身家性命,絕不相讓。更何況這一件事,還是陶侃撩撥在先,他如果不能幫助庾家成事,那麽很可能自己滿門都要為此陪葬!

    而且,任何事情都可兩麵來看。誠然從性格而言,他是比較認同褚季野那種謹慎,因為他也是這樣的人。但是從感情上,他卻明白褚季野這樣的人不可深信,也很難以恩義去結交。

    此前陶侃已經表態,希望褚季野能夠暫代職任,但卻被褚季野給拒絕了。一方麵是因為謹慎,一方麵也是出於禮貌。但拋開這些表麵都不談,實際上還是褚季野根本看不起他這個人,認為可以通過正常途徑接受荊州,所以壓根就不願意承惠於陶侃,不願意與陶家有太深的牽連。

    所以,當褚季野拒絕陶侃的提議時,陶侃是深感屈辱的。他雖然位高權重,雖然舊勳卓著,但卻仍然不入這些衣冠世族之眼,認為他沒有資格就荊州繼任問題做出什麽表態和建議。

    而庾懌則不然,其人犯險入鎮,無論成或不成,大半希望都寄托在陶侃的身上。而且由於其人名位不正,未來想要穩定荊州局麵,仍然要多多仰仗他的舊部,很難大刀闊斧的對荊州進行整頓。從這個方麵而言,將子孫家業托付給庾懌這樣的人,反而要比褚氏之流可靠得多。

    就算陶侃自己會判斷失誤,但眼下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麵前:哪怕在庾家最危難之際,沈家對其都是不離不棄。如果沒有沈家的鼎力相助,單單蘇峻作亂之後的一場清算,便足以將庾家打入萬劫不複之地!哪怕庾家還有皇太後,還有溫嶠幫忙,如果庾亮還在世上,尚可維持一二,徐徐恢複,但庾懌則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