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44 梁郡新墾(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362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51

    沈哲子如今雖然已經有了開府征辟的權力,但也並不打算打破舊有的人才壁壘,大規模引用寒門人才。倒不是擔心那些世族舊勢力的反撲,而是因為一則寒門真的沒有那麽多人才備選,畢竟教育水平擺在那裏,類似沈家這種早年已經是寒門中的翹楚,世族的備選,家族子弟水平也就那樣。

    二則眼下這個動蕩年代,權力必然是要趨於集中,如此才能獲得高效率,才能有足夠的成長性和生存能力。大量引入寒門,如果確有其才還有才可用,但如果隻是單求一個形式,反而會讓統治秩序變得更加混亂。尤其這個年代所謂寒門人才,那也不可能是赤貧如洗門戶能夠大量湧出的,一旦獲得了權力,必然會有一個向世族轉變的欲求,攬權貪財並不遜於世族。

    畢竟沈哲子自己就是通過這樣的競爭,才得以脫穎而出,他覺得自己這種想法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所以沈哲子理想中的霸府構架,對於人才的招攬,是要保持足夠大的覆蓋麵和流動性,同時給予人才足夠的成長和發揮空間,這就夠了,不必強求什麽寒門純良又或世族翹楚。

    而對於這些赤貧的民戶們,沈哲子也並不執著於給他們爭取什麽政治權益。一個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在於獲得經濟基礎後自我意識的覺醒,從而主動去爭取,而並不在於一兩個敢為下先的人善念施予。現在沈哲子能夠做到的,隻是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生產和生活的穩定環境。

    當然現在整個淮南都督府,無論行政還是生產,一切都要建立在先軍的前提下,所以思考什麽權益問題,本就是一個奢侈概念,沒有什麽實用性。

    在田中巡弋完畢,沈哲子不乏好奇問道:“吳鄉已有下溪稻種,增產頗多,為何如今屯墾不見耕作?”

    問出這個問題後,沈哲子便見那督守臉色頗顯窘迫,便猜到自己是問了一個蠢問題。果然,那督守支支吾吾道出原因來,雖然吳鄉已經育出一些高產稻種,但遠遠還稱不上是成熟,而且種植條件極為苛刻,哪怕在吳興等地,也僅僅隻是規模種植。至於江北這些屯田區,實在不敢冒險試種,要知道一旦出錯,那就是耽誤了一整季的收成,以軍法論的話,是有可能殺頭的!

    督守本就是吳鄉本家老人,沈哲子雖然自曝其短,倒也不覺尷尬,幹笑兩聲後道:“這也是一慮,不過眼下世道躍進,本就不必拘於舊法,凡可益於世道,都要試上一試。稍後讓郡府批整一片田畝,轉為試種南北新種。若有所得,以甲功計論。”

    隨行的梁郡官員們上前領命,並快速在手牘上記錄下來。

    耕田巡視完畢之後,一行人便返回這一處屯堡。這一處屯堡規模不,男女成丁者超過千人,另有老幼合計一千三百餘人。這樣一個比例,也顯示出世道殘酷性,沒有足夠能力的老人和兒童,在這個亂世中存活下來的幾率實在太低。

    類似的屯堡,分布在江北、淮南廣袤的郊野中。尤其在靠近塗中這一片區域,便多達近百個。其中近半數量,都是都督府直轄的籍丁,人數多達兩萬餘戶。其他則是合宗來投,又或本地的鄉宗人家。如此一個在籍比例,已經足以令江東那些郡縣官長羨慕到極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