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51 天中大邑(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414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54

    後麵接連三幅畫麵,所畫的俱都是懸瓠之地從早前的一片荒蕪野蕩,漸漸發展成為如今“中大邑”的過程。涼州人眾雖然不知早年的懸瓠是何模樣,但由這畫麵中也能得窺一二此境從無到有中間所經曆那種改換地的壯闊氣象。

    “此世雜胡浪行,強橫諸多,虐民害世者不乏,但能興廢於荒,使民欣欣入治者卻乏。單以此論,沈維周不愧南鄉翹楚、中國士之稱!”

    翻看完幾副畫卷後,就連涼州索寧都忍不住感慨一聲,其他幾名涼州士人也都多生此類感慨。原本在涼州之時,他們本以為自己等人上下一心,將河西之地經營成為此世屈指可數的休養樂土,心中不乏驕傲。一路東行,見識到關中的混亂,甚至作為下雄鎮的荊州也沒有讓他們生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種心態無疑變得更加飽滿。

    可是在進入汝南之境,尤其是見識到懸瓠大邑繁華之後,這種心態便被飛快瓦解。沈維周賢能與否還在其次,讓他們感受最深刻的還是下之希望仍在中州,他們在河西也算是苦心孤詣,但較之中原仍然遠甚。

    畫卷之後,則就是一條條的正文,內容也多講述淮南都督府的曆史淵源以及創鎮以來的諸多壯闊功勳,而後便是淮南都督府十六條行令。

    “諸位應是初入此境,或有不悉都督府行規,請貼身收好書令。若有大意犯禁而為督士所執,一犯若能通誦書令便可免責,二犯若有書令在身可以雜抵半責,其後則就需要因令而問了。”

    那吏員又在旁邊道。

    涼州幾人聽到這話後,心內都有幾分不悅,他們雖然不是公開身份前來,但在涼州也都是頤指氣使慣了,又何曾受過庶民律令的約束。隻有那個謝艾卻有一些好奇,開口詢問道:“我觀此境,片刻往來都逾萬眾,縱有督士執法,又如何糾察罪徒?又如何審辨乃是初犯?”

    吏員聽到這話後,便又微笑著解釋道:“境中出入,都有定途。幾位此前過關時不知可有關條?關條又分坐關、行關,入津之後,則以關條而換引條,引條則分商引、民引……”

    一番解釋之後,謝艾才漸漸明白過來所謂的條引是什麽,關條能追查人的來曆,引條則追蹤人在汝南的活動。人在此境凡有入於邸舍、客棧、食肆之類,都要出示引條印戳,各行各業用戳都不相同,有無在交易中違禁,根本不需在鬧市中追查,等到離境的時候上繳引條,通過印戳顏色就可以審辨出來,屆時才會問責。

    至於是否初次違禁,也並不是的曆次往來,而是隻追究單次。如此一來,便要求人熟記都督府行令,否則等到離境的時候,身違數禁還不自知。

    “當然,諸位也無須擔心治中商戶會有誣告劣舉。凡具行戳之權的商戶,因其戳令高低,必納市準錢。凡有查實行誣,則必嚴懲不貸。同時民戶也可向市監檢舉,若有商戶以行戳權而要挾奪利,查實之後即沒罰錢對償。”

    聽到這裏後,謝艾便更加明白淮南都督府的行令手段,這是將執法權下放給商、民,而都督府則居上仲裁。雖然當中肯定有漏洞積弊,但相對於都督府直接插手管理還是要更加簡便快捷。而且市易行令僅僅隻有十六條,並非繁律苛令,如此通行起來,商民互有製約,也都各有自保手段,對於市道維持自然大收效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