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65 以技合道(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574更新時間:2019-06-30 15:58:59

    沈哲子對此也不反對,他還愁著人手不夠,對於台城如此熱心援軍支教也是樂見。畢竟眼下淮南軍早已經不是初成時期比較鬆散粗獷的構架,將士部曲之間司職明確,台中如果想借此加深對淮南軍的滲透,自有六親不認的山遐收拾他們。

    蒙學之上便是各種技術教育,各類生產技術的規範普及也是淮南六郡發展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成規模的工匠人才,有了標準化的技術推廣,便是流水線產業化的基礎。哪怕沒有什麽新技術的推動,效率和產能都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淮南也有鄉宗自營的獨立工坊,哪怕是數量相等的工匠,規模相等的生產,生產效率卻比淮南官營工坊低了一半都不止,這就是生產模式對產能的提高。尤其是在工序複雜的行業中,這種差距會被進一步拉開放大。

    這當中最明顯的便是軍工產業,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裏,淮南洛澗軍工基地已經有了多達五萬餘人的冶鑄工匠。如果再算上圍繞這個基地上下遊產業,參與勞作者多達數十萬人。當然這些周邊勞作人員隻存在於理論上,並不受都督府直接管轄控製。比如徐州軍一些軍頭,通過控製的人丁搜羅原料來向淮南購買成品軍械。

    淮南的核心技術便是灌鋼法,這一秘密其實沒有保存太久,在洛澗基地正式投產的第二年已經逐漸外泄出去。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整個洛澗基地已經形成了極為龐大的生產規模。規模一旦產生,效應自然便會出現,尤其在這種高端技術產業中,規模的鋪開便意味著單位成本的降低。

    灌鋼法泄露出去後,不是沒有人想要私作冶鑄,甚至就連郗鑒自己都組織工匠生產,不願意被淮南過多鉗製。但是當他們自己生產之後,才發現他們的產品成本較之淮南售價還要更高。淮南已經占據了先發的優勢,他們如果想要追平淮南規模形成競爭力,投入將會是一個令人絕望的無底洞。在這種情況下,該要如何選擇自然一目了然。

    所以,哪怕心有不甘,徐州軍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要低頭接受淮南的鉗製。過去幾年徐州軍攻勢踴躍得很,這筆帳如果細算的話簡直令人絕望,他們所得的利潤,其中一大部分都通過交易的形式被淮南所攫取。淮南得此供養,這種反製力度便會更加強大。

    徐州是因為距離淮南太近,不得不受此鉗製。至於荊州,由於距離太遙遠,把運輸成本算上的話,淮南單憑規模和成本是很難將荊州相關產業打壓下去的。但荊州的民族形勢太過錯綜複雜,而灌鋼法又是上升到戰略層麵的技術,所以對荊州進行技術封鎖,這是包括庾懌在內江北各鎮俱都達成的共識。

    通過打壓鎮內私鑄私冶,軍械大頭求諸淮南,這也是庾懌用來控製境內各方勢力、弱枝強幹的重要手段。無論是襄陽還是沔中的軍隊,想要成規模的補充軍械,都必須要獲得庾懌的首肯,才能在淮南提取到貨物。如此一來,庾懌在荊州的掌控力自然得以加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