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62 百萬民食(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086更新時間:2019-06-30 15:59:41

    生民漁獵樵采所得,俱都需要集中儲備,集中分配。這雖然增加了管理負擔,但卻能夠最大程度避免民眾逃亡和哄亂。

    但即便是如此,單憑這些所得,滿足基本生存所需都做不到,更不要當戶外生產完全不能的寒冬真正到來時所需要的儲備。

    所以沈哲子的第二項舉措,就是打秋風。雖然在整個中原地區,包括近畔四周,都已經找不到一些能夠提供補充的勢力,但更遠處還是有的。

    比如河東、弘農、上黨等郡國之間,仍有一些晉人豪宗並諸胡部落等勢力存在著,這些地方眼下雖然仍未歸於王化,短期內沈哲子也不打算再繼續用兵,但不妨礙嚇唬他們。

    所以在洛陽周邊剛剛有所穩定的時候,沈哲子便往四方頻頻派遣使者,大凡有所聽聞的鄉土勢力俱都前去拜訪。當然拜訪之外,敲詐勒索是最主要目的。

    這些勢力想要安穩存在,上交保護費那都是應有之義。石趙統治這裏的時候,這也是他們生存之道。沈哲子雖然是以王師自命,但並不打算放棄這一傳統。進獻多少是心意,並不強求,但是心意多少卻能顯示出這些人對王師北進的態度,來日自然會有親疏對待。

    當然,這一舉措主要意思還在於彰顯王師的影響力,錢糧索取還在其次。而且這些鄉豪勢力就算有所儲蓄,較之赤貧鄉眾也不過險勝一籌,若能夠積攢下如江東沈家那般富可敵國的家業,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方麵的補充也隻是聊勝於無,派出那麽多使者,各方勢力倒也配合,但能夠搜集到的糧貨也不過將將幾萬斛,已經令那些勢力心痛不已,對眼下龐大缺口也是無補於事。

    因此,想要完全滿足所需,主要還是得依靠來自江東的捐輸。

    雖然時下已是深秋寒,但在經過幾年時間的經營後,海運已經頗成規模,而且不隻局限在淮水往南這一段,早前沈哲子甚至還讓船隊繼續往北連接遼東去挖慕容氏牆角,也算是提前為達於黃河河口而做準備。

    海運風險大,而且受季風影響會變得更加困難,並且眼下冰河時期,黃河常有冰封難解的現象發生,所以不可能作為主流,隻能作為一個補充的手段。吳中人家乃是沈哲子最堅實的擁躉,求取一部分補助對他而言不是難事。

    不過這一次,沈哲子所屬意最大金主還是江州人。江州本身潛力並不遜於吳中,在南朝後期甚至還隱有超越,成為達官顯貴圈地自肥主要區域,這些年風調雨順,而且並無大事發生,如果將其沉澱民資完全撬動起來,渡過當下困境將更有把握。

    這就需要沈哲子與江州人家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並且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切實可靠回報前景,這就不是眼下能夠做到,必須要回到淮南與江州人家親自麵談。

    而且沈哲子也打算借由今次機會,針對以鼎倉為核心的各方商貿勢力進行一個梳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