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15 妙功混元(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716更新時間:2019-06-30 16:00:00

    對於沈哲子的感想,葛洪倒是無暇關注,或者彼此思維與關注點根本就不存在默契。沈哲子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來,隻是讓他大感突兀,但是反應過來之後,又覺得這話似是頗有微言大義。

    而且沈哲子這一句話與他過往所讀經義又大有不同,言之過分直白並篤定,並沒有什麽玄虛謎繞,隻需要能舉反例便能輕易辯駁。所以他不太認可沈哲子那種淺直精準的表述,覺得不如有無這種玄道概念來得自然。

    但他也知道沈哲子性情不乏狂妄,既然敢於如此表述,那麽就是,這句話是根本不可能被質疑的?摒棄外力,反璞於道,這倒也是一種並不新鮮的法,那其真正的玄機意義所在,便在於這個摒棄外力的過程?

    “靜止便是枯槁之境,勻速直線我則將之稱為逍遙之境,這便是兩種人眼可觀的道境姿態,當然這是寄道於物。至於寄道於人,則更有諸多非凡姿態,這就不是我能勝論,尚要先生等真正的道德之士才能詳作深論。”

    當葛洪開口做出解讀的時候,沈哲子便察覺到節奏已經不在他的掌控中,仙翁在玄理上的積累之深,真是已經達到了海納百川、無物不容的程度。

    話間,他將一個杯子放在平鋪在書案的紙麵上,然後將紙驀地抽出,又指著那留在原位的杯子笑語道:“這難道不是一種道性物存?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就是物尚慣性,賢尚慣性。我所言或是短淺,但地至極、萬事萬物俱無其外,無懼人抨議而非。”

    葛洪本來還在思忖這淺顯之言當中深意,聽到沈哲子這麽,便不免有幾分爭強之心,也想舉出一個反例來反駁沈哲子,但一時間也找不出什麽合適的例子,隻是沉聲道:“物靜尚可領會,但若勻速直行長持不改,這實在讓人不能盡信……”

    “莫非先生以為萬物靜止不動便是尋常易得之境?我為何要將外力言作妙功?如此尋常一物,置於案上才得支撐,若下無支撐,則必墜落於地。可見即便眼無所見,此物也一直受於外力所迫,衝正抵消才得於安靜,如此偉力涉於萬物難道不可稱之妙功?”

    沈哲子講到這裏,語調已經隱有幾分亢奮:“以此力功之,萬事萬物無可不論,依先生所見,是否可於聖賢之外再成新?”

    葛洪聽到這裏,神態再作異變,身為一個資深的宗教人士,他對此感觸自然不免更深。

    沈哲子幾句淺顯之言,看起來沒有什麽奇特,但若能真的勝論萬物,這便可稱之近道之言。雖然以物寓道總是顯得怪異,但若人果真都涉於所謂妙功外力之中,這便是言及他們切身,自然有著極大的意義。

    眼見葛洪陷入了沉思,沈哲子便也不再急於發言。

    單純的牛頓力學和幾個定律,若僅僅隻是孤立存在,破也很難對社會產生多重大的影響。沈哲子之所以要與葛洪探討,也是為了尋找一些理論上的支持。一旦有了這方麵的支撐,便有了繼續推動和延伸挖掘的潛力。若是沒有土壤,則獨木難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