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41 梁公歸都(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990更新時間:2019-06-30 16:00:08

    而且謝艾雖然做出了那樣的決定,但也給都督府準備了回挽不利影響的選擇,那就是死戰鶴塢的賊首向儉的遺孤。向儉的兒子隨著河北戰報被一起送到了淮南,隨之而來的還有謝艾陳述他個人看法的信函。

    對於這一點,沈哲子也是多有感慨,隨著他權位越高,看待一個人也越來越少作善惡是非的切割。

    哪怕沒有謝艾的提醒,沈哲子也明白那個向儉這一次的仗義死節絕對是一個值得深作挖掘的事件,在北而言可以以此招攬河北人心,千金市馬骨,重禮邀賢士。在南而言,則可以向江東朝廷彰顯王師不獨征伐之功,教化之德也是卓有成效。

    所以一俟報功一行抵達壽春,沈哲子便命人款待並且將向儉的遺孤和部曲將們嚴密保護起來,避免發生什麽刺奸惡事。同時他又即刻親筆書寫奏書,著人送往江東為向儉表功並請哀榮。

    向儉這個人哀榮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在河北人眾眼中,沈哲子這個南廷大都督究竟在南廷能夠獲得多大的大義支持。如果向儉因其壯烈能夠得於鼎盛哀榮,則河北人士自然更會飛蛾撲火一般投入王師懷抱,謝艾強硬清掃鄉眾的惡劣影響也自然就蕩然無存。

    所以沈哲子對此也是極為重視,倍言向儉其人痛改前非,終於壯烈,乃是河北義士忠義表率,若不重償不足彰顯王道輝煌。他為向儉請作追封縣侯,並贈九卿,當然這也算是言過其實了。沈哲子也知道這樣的條件不可能獲得通過,價碼開得高高的,才能與台中進行討價還價。

    畢竟向儉其人哀榮如何除了對河北人士有撫慰作用之外,在江東則實在沒有什麽特殊的意義體現。依照淮南與台中目下的尷尬局麵,台輔們也未必會在這種事情上大開什麽方便之門。

    沈哲子雖然意識到此事不會太順利,可是當奏書送出將近一個月後,台中傳回的信報所表現出的那種阻撓之堅定也超出了沈哲子的想象。

    在這奏書送入台城之後,周轉幾日甚至不入中書議事章程中。最後還是靠著老爹沈充親自入台發聲,才將這件事立作正式的議題,但結果仍然不美妙。

    台輔們對於追贈這樣一個河北鄉豪都沒有太大的熱情,糾纏下來最終隻是表示淮南所提供資訊不足,名者公器,不可輕施,要讓淮南繼續做詳細補充再來討論。

    台輔們耗得起,但沈哲子卻已經漸有不耐煩,這件事久拖不決將直接影響到王師在河北的整體經營效果。

    但這一點也實在不能怪台輔們阻礙,畢竟最開始打破相忍默契的還是淮南,而這件事能成與否也隻與沈哲子個人威福有關,若台輔們還是一味遷就配合,那麽中樞也就沒有存在必要了,權柄盡歸方伯。

    此一類事情本就不好從速以決,不要向儉這樣一個在江東寂寂無名的鄉豪首領,就連劉琨、李矩這些有確鑿大功的河北晉臣,其哀榮追贈也都一拖再拖。更何況這一次沈哲子本就是獅子大開口,台輔們跟擺出來做正經談論,已經算是給了沈家不的麵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