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56 山河表裏(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252更新時間:2019-06-30 16:00:14

    因此過去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西線雖然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戰事發生,但若講起傷亡與斬獲,甚至較之去年的收複之戰還要高得多!原因隻在於這是一條鮮血浸透的血色征途!

    這樣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這一條長達數百裏的戰略通道已經為王師徹底掌握,即便還有一些零星的流竄亂卒,也已經不成大患。從洛陽一直到函穀故關,如果不考慮然的地理限製,道路已經變得暢通無阻,完全杜絕了人為的隱患。

    但是兵勢達於函穀故關,並不意味著河洛以西便可高枕無憂。

    誠然早年尤其是戰國時期,函穀關號稱丸泥可塞、隔絕東西的強大要塞,給秦國提供了能夠恃此提控關東六國的有利戰略地位,但自漢以降,尤其是在新安修築新的函穀關後,這關口的戰略地位便逐漸下降。

    還有一點就在於秦函穀關所在依於桃林,桃林便是後世所謂稠桑原,乃是黃河流域一個比較特殊的陂塬地形,桃林危壁絕高,頂上雖然平坦,但卻是一片植被茂密的原始叢林,很難容許大軍通過。北緣黃河直切而過,危壁險川難以通行,唯有函穀一線才可連接東西。

    可是漢季之後,桃林這一片原始叢林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原本人跡罕至的荒野變做農業繁榮地帶,這也令函穀古道的險要性降低下來。

    即便不提政治、經濟上的原因,還有一點最重要不可忽略,那就是黃河水位下降,使得黃河與桃林之間出現大片的灘地,不再是彼此緊湊難作通行。

    早在後漢末期魏武曹操西進,便因函穀故道狹窄逼仄,而在黃河與桃林之間的河灘再開新道,後來更是直接在秦函穀關之北再築關城,同樣命名為函穀關。

    所以單就眼下而言,以函穀關為名的地點便有足足三處,所謂的丸泥可塞,早已經成了隻得幾聲唏噓的古舊故事。盡管晉軍王師已經將兵鋒探到了秦時函穀故關,也並不能完全杜絕來自西麵關中的兵事侵擾和威脅。

    眼下的王師狀態,並不足以支撐大軍遠入關中長途作戰,尤其大都督已經明確指令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河洛之地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戰略環境,卻敵於外。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占據險關要塞以作據守,對河洛眾將而言是一個最為現實的選擇。

    既然函穀關已經做不到這一點,那麽大軍也隻能繼續向前開拔,選擇新的合適地點。

    若是一直到達關中都選不到合適的地點,那再什麽也都成了廢話,關中都已經在望,還有什麽可的,直接集中優勢兵力一鼓而入將關中徹底蕩平啊!

    “速行速行!日落之前若還不能抵達下一處關防,心兵法不容!”

    狹窄的函穀道中,煙塵遮蔽,車輪滾滾,充斥著牛馬嘶鳴,怨聲厲斥,環境嘈雜且沉悶。

    沈勁兜鍪掛在頸後,衣袍上汙跡斑斑,整個人都是灰頭土臉,軟塌塌的趴在牛背上。在其前後各有兵卒揮杖驅趕著那些同樣麵色憂苦的力役,要爭搶著最後一點夕陽餘光抵達下一個穀道中下一處落腳點。

    “水來!”

    沈勁咳嗽了兩聲,在牛背上探出手接過兵卒遞來的水囊,伸長脖子痛飲幾口,嘴角清水流淌下來到了脖頸間已經成了渾濁的泥湯。待到恢複些許氣力,他才從牛背上下來,扶著車轅向前而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