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69 人盡其用(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132更新時間:2019-06-30 16:00:27

    與此同時,沈哲子親自率領兩千名護衛,護送郗鑒一行向南而去。

    郗鑒今次離鎮,隊伍規模並不算,單單仆僮部曲便有千數人眾。這也算是一種豁達的表現,他甚至連在任這些年所經營的一些田產別業都沒有保留,俱都交割清楚。

    在時下這種氛圍,想要將公私徹底分割清楚,實在很難。對於郗鑒如此豁達的放手,沈哲子在私利方麵也給予了豐厚的補償。

    比如此前經營海路而在大江入海口經營的幾座島嶼,其中有兩處便直接劃給了郗家,雖然管理權還保留在商盟的手裏,但郗家單憑這方麵的分紅,家人子弟便能累世不乏用度。

    另外郗鑒所交給刺史府的這些田產,沈哲子也都是以沈氏在會稽的各項產業近乎一比一的補償,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沈哲子要有針對性的對自家產業進行一個減持。

    徐鎮入手,意味著他執掌內外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所以在未來肯定要進行比較深刻的變革,沈氏所擁有的眾多產業在未來某一時期內將不再是助力,而是一種阻力。

    沈哲子並不覺得他比時人高明多少,唯獨勝在眼光長遠、未雨綢繆。假使未來南北得於一統,想要瓦解掉那種極為深刻的南北分裂趨勢,江東的大土豪們絕對是一個需要抑製的團體。這種政治上的考量和需求,並不會因為他出身江東便能夠視而不見。

    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要將自家在江東眾多的產業布局逐步轉化為公器,加以製度化,而不能轉化的則就要及早割舍掉。

    使人強大的,同樣會予人反製,不破不立,他若始終抱緊已有的存量,便不可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化家為國。

    總之,郗鑒這一次配合沈哲子順利掌握徐州,最起碼給家人換取到足夠的立身資本,而且是以一種頗為陰晦體麵的方式完成,最起碼不會給時人留下指責他公器私售的證據。

    盡管在事實上,的確有這種意味存在。這種變通誠然在道義上立不住腳,但道德從來都不是沈哲子的追求,潔白無瑕的道德操守也並不能阻攔住五胡對神州大地的次第摧殘。

    郗鑒的家人們分作兩路,一路跟隨郗鑒南行歸都,另一路則在其侄子帶領下北行前往高平故鄉,將要修繕故居以作歸鄉準備。

    南行的隊伍中,除了郗鑒並其家人之外,還有一部分原本徐州的屬官。這些人要麽本身有瑕疵,不能適應都督府那種構架秩序,要麽就是單純的不滿於沈哲子的各種主張,理念不合。

    對於這些人的離去,沈哲子也都由之,甚至還給他們各自開具推薦信,以幫助他們能夠在江東謀取到一個立身之處,也算是好聚好散。

    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一部分鄉眾自發的沿途遠送郗鑒這一位舊長官,甚至還有一部分廣陵鄉眾在得知消息後,隆冬之際冒著風雪遠出百數裏相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