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70 琅琊故人(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8832更新時間:2019-06-30 16:00:27

    過了江之後,郗鑒的待遇可謂冰火兩重,再也沒有了在廣陵附近那種受人夾道相送的場麵,烈烈寒風中跋涉而行,沿途所過郡縣也僅僅隻是提供基本的驛舍服務,甚至就連地方官員都少有迎送。

    到了這樣一個年紀,郗鑒也早有寵辱不驚的涵養,他也明白廣陵鄉人熱情迎送目的並不單純,而在江東遭受的冷遇也並非他就是完全的一無是處。

    他雖然還高居太尉,但到底不過是一個權位不在的老人而已,地方官員們也犯不上冒著得罪台輔的危險來燒他這個即將坍塌的冷灶。

    在行經琅琊郡治金城時,一個請帖送入郗鑒手中,打亂了郗鑒的行程規劃。做出邀請的,乃是早已經歸臥鄉中的太傅王導。

    郗鑒手握著王氏家人送來的請帖,一時間陷入沉吟。王導邀請自己前往相見,可謂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稍作沉吟之後,郗鑒便吩咐隊伍暫時停在金城,他則帶領長子郗愔前往赴約。

    琅琊王氏雖然在當下時局中已是徹底的時勢,但鄉聲鄉望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畢竟尋常鄉眾對於時局中的起起伏伏感受並不怎麽敏銳。

    況且就算不談王氏早年鄉土中的名望,單單南渡之後憑著自身權勢生生在丹陽郡裏劃出實地僑置郡縣,給一眾鄉人以棲息地,王氏在鄉裏所享受的盛譽便沒有門戶能出其右,就算正當勢的琅琊諸葛氏也不行。

    而且隨著王太傅臥養鄉裏,加上許多王氏子弟都歸鄉養學,所以琅琊王氏的鄉聲反而有所進益。郗鑒行入鄉裏,哪怕道左尋常役卒都知郡中有此高望賢門並熱心指引方向。

    王氏鄉裏家宅較之烏衣巷的宅邸還要宏大數倍有餘,這就是鄉資不失的門第所具有的優勢。在這一點上王氏做得非常好,凡江東中興以來曆任掌權門戶,除了吳興沈氏這一個特例之外,其餘人家都不具備這種優勢。

    郗鑒到來時,王導已經遠出家門裏許相迎,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野途相遇,彼此眼中映出對方那蒼老的模樣,一時間心中都是雜絮叢生,根本無從壓製。

    “太傅,久違了!”

    郗鑒在兒子的攙扶下了車,顫顫巍巍抬手向王導深揖,講出這話的時候,渾濁的眼眶都隱隱有些潮濕。

    凡經曆過南渡中興的晉臣,麵對王導都有一種然的恭敬。郗鑒雖然晚渡數年,沒有直接經曆中興建製的風波,但早年與王導也是往從甚密。

    甚至可以,王導對江表晉祚而言,不僅僅隻是一個臣子那麽簡單,更是一個象征的符號。

    正因為有這樣一位雅量從容的掌舵人,江表這個朝廷才能屢經風雨卻總能化險為夷而不坍塌。而隨著王導的隱退,時局其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斷層,風氣大有改變,各方都有私欲所圖,那種相忍為國的情懷已是蕩然無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