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56 行台霸府(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096更新時間:2019-06-30 16:00:56

    行台下屬之下,諸曹分領事務,合共三十六曹各置尚書、左右郎中並隨曹吏目,分為六部統領,六部官長加大尚書職名,這便是行台基本的行政構架。

    而六部大尚書中,分領吏部與禮部的潁川陳規與會稽賀隰則各自兼領大將軍府左右長史,其各自司職典選、考官、吏考、興教、表彰等各項事宜,也都與大將軍府相通。

    這也算得上是台、府合流的表現之一,沈哲子雖然沒有另立一套典章製度,但通過這些行為,也將台事、府事基本統合起來。

    當然這種狀態也僅僅隻是權宜,但在北伐徹底成功之前,這種構架模式已經足夠用了,能夠將未來取代晉統的阻力降到最低,同時又對未來製度改革加以鋪墊。

    行台政事構架便是如此,至於軍事則仍一統於大將軍府。

    過去這幾年的時間裏,大將軍府軍事上的創建,除了建立起以四軍為中央軍雛形、邊防各劃軍區、軍府作為兵役補充的軍隊階梯構架之外,另外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對以荊州為代表的強藩邊鎮的調整。

    荊州方麵最核心便是對整個荊州的拆解,庾懌仍領荊州刺史,但隻坐鎮江陵,紀睦入為南蠻校尉,原竟陵太守李陽加益州刺史,襄陽太守桓宣加梁州刺史,另有荊州勇將陳郡鄧遐升為湘州刺史。

    將原本整合為一的荊州軍權拆分成幾個部分,其中南蠻校尉與益州刺史兩部,主要負責對巴蜀成漢的攻略。而梁州刺史部則仍歸鎮襄陽,同時南陽也歸入襄陽轄製,由此布置西進武關,謀攻上洛,以配合對關中形成整體圍困之勢。

    洛陽行台對於荊州軍政事務並沒有侵入太多,但通過分化拆解,使得整個荊州不再成為一個整體,同時將荊州軍中非常重要的桓宣所部北調置於河洛南麵,這也是正式將荊州軍納入行台王師體係的重要舉措。

    另外在軍事上,行台還有一樁舉措改變,那就是凡軍用在即,督將、鎮將必加參謀軍務臨時前綴。參軍乃是大將軍府下職事,換言之凡兵事有動,這些前線將帥們俱以府職而受大將軍號令。如此一來,沈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的職權才總算在製度上得以確立起來。

    這種種舉措,算是在製度上打破了往年一直困擾江東時局的死循環,那就是荊揚之爭、上下相製。而打破這一邏輯的立足點,就在於河洛之地的收複和經營。

    行台霸府已經完全不必再受限於大江上下遊的地理限製,若荊州果然有異動,大可自河洛興兵,配合江夏沈雲所部,直接叩開襄陽,進而直取荊州腹心!

    在對待梁州刺史桓宣上,沈哲子也是恩威並施。首先是再彰顯其人整治襄陽並攻略漢中的舊事,加其人使持節、平北將軍,都督雍、梁、江夏、義陽、南陽等諸軍事,另舉其子桓戎為南陽太守接替沈雲,另一子桓聰征為大將軍府從事中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