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64 亂世宿將(2/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10478更新時間:2019-06-30 16:01:00

    行台王師編製就是標準的一軍三千人,唯有中央軍性質的勝武軍等四軍才是五千人的編製,其他甚至就連軍府預備役兵卒都要循照此例。

    襄陽軍隊編製混亂,便意味著軍隊旗號指揮係統的混亂,意味著豪強軍頭們各自部曲私擁之勢難以根除。一人擁眾兩千餘要為軍主,一人擁眾七百人也要為軍主,若是不能滿足他們的訴求,便有可能指揮不動。

    而軍隊的各級編製,不僅僅隻在人數的區別,陣仗的演練,戰鬥中行伍的配合,包括後勤給用、各種資械搭配,乃至於事後的計功行賞,統統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此所帶來的管理難度之大,將會是成倍的增長。

    桓宣麵對如此複雜的情況,還能勉強跟得上行台的動員力,也足以明其人能力以及在襄陽所積累的威望的確不虛。

    “若非襄陽地重,尚需桓侯這種久鎮宿將坐治,我真希望能將桓侯召入行台備問諸事,與我共事參謀全局。”

    沈哲子這話倒非虛假,桓宣這個人經曆獨特,雖然始終沒有發展成一方成氣候的方伯勢力,但過往半生遊離於各方之外,也養成了非凡的統籌力,正是行台目下所缺少的人才種類。

    如今沈哲子麾下眾將,可謂老中青兼具,郭誦、路永等宿將之外,沈牧、謝奕等也漸漸褪去青澀,有了獨當一麵的能力,成為如今王師中的中堅力量,沈勁等一批後續從戎的又漸漸成為新的少壯。

    但這些戰將中,若真正俱有軍政兼理、統籌各種複雜局麵的,還是首推謝艾。當然這也並不是諸將能力有差,而是因為從淮南都督府時期便確立起的軍政分離,眾將專注於軍事,難免乏於整體的曆練。

    桓宣終究不是從淮南嫡係中成長出來的將領,所以沈哲子話時也要注意分寸,這樣隨口提上一句,若是太正式提出來,難免要被誤會為行台已經容不下他遊離在外,要內召奪權。

    桓宣聽到這番話後,卻是另一番不同感想,開口道:“末將久戍無功,年齒越高,才力越衰,今次入洛眼見河洛各種治態,心內更覺慚愧。若蒙招為參謀,以舊跡種種拾遺盡力,也覺榮幸至極!”

    沈哲子聽到這番話,倒不免愣了一愣,沒有想到自己隨口感慨一聲,桓宣竟然如此鄭重作答,且言辭之間並不抵觸入事行台。

    略作沉吟後,對於桓宣這種心理沈哲子也能略有體會。桓宣這個人經曆堪稱豐富,而且能力也不缺乏,但有些可惜的是運氣方麵終究差了時流首選一籌。

    像是早年奉命北進溝通豫州流民帥,光芒被同時代更加耀眼的祖逖所掩蓋。中興建製後,朝廷加深對江北的羈縻,又不得不受王含這種雖出名門但卻才力乏乏的庸才節製。

    後來江表中樞屢有動蕩,桓宣也是輾轉各方之間,一直沒有機會鞏固一地,沒能形成自己的基本盤。像在原本的曆史上,其人作為陶侃下屬時,陶侃興兵***州郭默,荊州眾將甚至懷疑他與郭默私通,或者就是以此為目標打擊他。

    桓宣這個人,可以是時代的悲劇,高門權鬥的犧牲品。其人自有才力,也有報效社稷之心,但卻始終不入派係,為了維持生存,往往要將兒子作為人質送往各方,比如眼下就任南陽太守的桓戎,早年就曾經擔任過溫嶠並陶侃等人的從事中郎,自然就是人質這種存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